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第122章 皇恩惠臣民 捐资保边宁

第122章 皇恩惠臣民 捐资保边宁(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临行前田皇后叶首辅等,还曾担心帝妃远行骑马会吃不消,便暗中早悄悄派人骑快马通知沿途驿站,让其备好车撵,随时侯他们体力不支时弃马换撵。但他们那里知道,崇祯自幼习武,早练就一身钢筋铁骨,继位后虽长居深宫,缺乏锻练,毕竟有前基础;玉贵妃现虽金枝玉叶,亦长居深宫,外出锻练机会亦不多;但毕竟出身武门,入宫前且又坚持习武强身,还曾在当年西城军营训练比武中夺冠。且毕竟二人年轻,一次小小的骑马跋涉,又岂能将其吓怕累垮?倒是那些虽经严格挑选的宫女太监随从,出行头两天尚能支持,到第三天,少数人便觉体力不支,“劳军团”总管凤羽姑娘,便只得安排他(她)们在驿站暂歇,恢复后再继续赶上。

话说这天傍晚,已到掌灯晚餐时间。可在辽军驻地,兵部尚书兼“督师蓟辽”将军,袁崇焕的指挥部里,当炊事员老徐进帐欲收拾碗筷时,发现桌上早一会送的饭菜还丝毫未动,却已没了热气时,便关心地道:“督师大人,您老只顾研究地图哩。您看,俺给送来的饭菜早凉了。俺端回伙房再热热。”边说边端起饭菜欲走。但身后袁崇焕却送过话道:“徐师傅,不必了。俺吃不下。”

而那些原前对崇祯颁布,“开展‘民主化’进程,同广大臣民协商,自愿捐款捐物,支援辽边前线”的谕旨,深表怀疑,早持异议;且一直等待观望的阁员朝臣,当看到自有史以来,特别自本朝开国之后,朝廷上首次没动用皇权强迫命令,而是靠皇帝人格魅力,和朝政清明廉洁影响力,通过说服动员,实现自觉自愿基础上,所达到的理想效果后,不仅大大出乎意料,且惊异得瞠目结舌!

正当朝臣们以不同心态,或窃窃私议,或热烈讨论着这一特大收获时,突听内阁首辅叶向高,大声制止道:“各位同僚,大家静一静,静一静。本朝收获特大喜讯,同僚们自有许多感受体会。尽可下去继续讨论。但现在皇上有重要旨意发表,还望大家静听。”

“各位臣工,诸位爱卿,从刚刚大家表现的情绪看,应是看到举国捐钱捐物的显著成效,而欣喜激动吧?”崇祯激动地从御座上站起来,情绪激昂地道。“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此时此刻,朕同众卿同样的欣喜激动。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泱泱大明朝,近亿人口,就收获这不足百万两文银,不值得大惊小怪,太小家子气了。

“是嘛,就这点银子,若放在祖皇开国时期,或在万历朝时,确实不值得一提。据朕所知,那时过个新年,全国范围,少说也要开支三、二十万银子。但朕要说,这九十九万两银子,数字虽然不大;但它是个吉利数字不说,且系在特殊社会背景下,运用特殊手段,在极短时间取得的;数字虽然不大,它确能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有了这笔银子,就能还清辽军前欠兵饷,防止再发兵变;从而鼓舞士气,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御敌胜敌奠定良好思想基础。

“而取得这笔银子的意义还远不止此;它还是测验吾大明现政,君臣君民及官民关系的试金石。既往每年各地所收缴的赋税,也仅大体这个数字吧?但那需动员多大力量?不仅需官员亲自出马,还需兵丁护驾,强制征缴;且往往需拖延仨、五月半年之久。而我们这近百万银两,不仅只是靠朕两道诏书,且完全是在说服动员自觉自愿基础上,用了不足半月时间,便圆满完成收捐任务。让朕与众卿更值得欣慰的是:这次在全国范围所开展的,自愿募捐活动,将为吾朝下步继续推进的‘民主化’活动,起到了良好开端作用;当然更为促进中兴大业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

第122章 皇恩惠臣民 捐资保边宁

(169)

与此同时,在宫廷内务府官衙,专门设置的一接受捐钱捐物办事房。有如同样的拥挤繁忙景象。

所不同的是,前来捐钱捐物者不是官员,而多系各宫管事的宫女太监;且捐出的不仅是金条银锭,还有不少金银首饰。而那些各宫管事人,也有些素质不高者,会自仗主子势力,要挟经办人照顾优先。

“这位办公先生,俺是裕丰宫的管事凤鸾,请你先给俺办办。”一个刚风风火火赶来的宫女,无视大家都在排队,却凑向收钱的窗口要求道。“我们张妃娘娘还立等俺回去报信呢。若上缴晚名单排后,俺挨数落,你也吃罪不起。”边说边将自带钱袋压到别人钱袋上。

“众卿懂得,欲推进中兴大业,方向路线固然首要,领导作用亦为关键,经济支持更不能忽视,但这一切均离不开思想基础。只有良好和谐的君臣君民及官民关系,才是中兴大业眼下顺利开展,最终圆满实现的根本保证。原前做规划时,朕在众卿面前,虽总表现出淡定自诺,信心实足;但坦率讲,有时却是装出来的;内心中却总犹豫不定;最担心的还是以上三种关系。现在好了,通过募捐这块试金石一试,使朕的担心和顾虑一扫而光;代之以更充足的信心和力量。另外,需告知众卿的是,为巩固和扩大此次募捐活动,所获物质和思想成果,朕准备于最近亲赴辽边劳军。因为,只有巩固安全的边防,才能让吾等全力以赴从事中兴大业。”

崇祯的一席长篇大论即时演讲,立即在群臣中产生巨大反响;不仅让原本对推行朝廷新政,持怀疑观望态度的前朝旧臣打消了顾虑,更让“改革派”的新人们增强了信心和力量。而崇祯最后提到的欲亲赴辽边劳军决定,则更让群臣深感新奇和振奋。

崇祯是个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个性。头日早朝当众决定下来的事,仅准备了半天一晚,次日一早便当即成行。因是赴辽边劳军的苦差,路途毕竟有那么遥远,时间又少需半月十天,朝中政事又不能一日无君。

按史上惯例:帝王出行离位,多由太子留京监国;但崇祯后宫不充,田皇后无子,仅一晋封为长奉公主年刚十岁的女儿;唯一的皇子是沈贵妃年仅六岁的儿子,自然尚未晋封太子;皇贵妃徐如玉,一因进宫较晚,加上是个事业心较强的女人,曾向崇祯发过誓:不助皇上实现大明中兴,便决不要子嗣。话是这样说,也许还有其他想法?既无皇子可派,便决定由田皇后偕内阁首辅叶向高,共同暂时监国理政。崇祯则偕内廷参议女官、皇贵妃徐如玉,仅带乾清毓庆二宫近侍宫女太监侍卫长,和百名内廷侍卫。又考虑到毕竟为长途跋涉,乘轿坐车均多不便;故决定一律骑马简从。

这天刚交黎明,田皇后带六宫妃嫔,叶向高率内阁臣僚,便早早来至皇宫午门外金水桥,送别崇祯暨玉贵妃等亲帅的“劳军团”离京登程。

“凤鸾姑娘,想排前咋不早点来哩?”办事人边教训边不客气地,将其钱袋重送出窗口道。“你没看皇后娘娘坤宁宫的徐主管,和皇贵妃娘娘毓庆宫的凤羽主管,也都在排队吗?”凤鸾招了没趣,又偷看一眼排队里的徐主管和凤羽,自觉没趣地拿袋子装钱------

同时在内阁官衙,所专开的两间办公房内。几位办公人员,亦在忙碌接待各省地前来捐款捐物者------

数日后某天上午早朝,在皇宫太极殿内。当在轮值太监小兴子主持下,一应礼仪进行完毕。内阁首辅叶向高,首先出班奏道:“皇上,各位同僚,趁今日早朝时间,由户部尚书毕自严大人,向朝廷汇报一下,将近半个月来,落实崇祯朝085号谕旨,内务府与户部收受内廷与各地,集体和个人,捐献钱物情况。”崇祯当即点头同意;满朝文武亦将希翼的目光投向毕自严那里。

“皇上,诸位同僚,户部系国家财政机关,负责收存和管理库银。前遵吾皇旨意,从本月开始,正式接受全国各地集体和个人,对支援辽边前线的捐款捐物;止十八日整十三天时间,户部账户计收白银,暨黄金折合白银七十万两,收金银首饰折白银八万两,合计七十八万两;接收内府账黄金白银及首饰,共折白银二十一万两。二账户合计共收受折白银九十九万两。另收各类有价实物万件,现均暂在户部银库存放,等待皇上处置。”

毕自严代表户部,当廷宣布的接收捐款捐物数字,使御座上的崇祯帝,和满朝文武百官当即情绪大震。原前对崇祯此举,一直持拥护支持态度的朝臣,如那些年轻新晋阁员自不必说,自活动开始,他们就一直热心关注,并知每一步进程,但获尔今明显收效,还是大大出乎他们意料。因此,他们发自内心既为皇上,亦为天下臣民高兴。更为自己荣幸:处在了好时代,跟对了领头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