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第054章 忠臣报君恩 无私参权奸

第054章 忠臣报君恩 无私参权奸(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他就是兵部主事杨召忠,出班奏道:“皇上,诸位同僚,先勿散朝,臣有本奏。”随将一道早已写好的奏疏举于头顶,却不转呈。尔后重新跪拜,却先发制人道:“吾皇万岁,若皇上能坚持奉行先祖皇,‘知无不言,言者无罪’‘广开言路,多采忠言’,臣才敢谏。”

“朕遵祖训,允臣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崇祯帝当即手一挥表态道。“杨爱卿,有何高见,可直言相谏,对错与否,朕不追究。”

“古语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皇上既表示‘无论对错,不予追究’;那臣可直言相谏了啊?”杨召忠边说边先将头顶的奏疏交与徐应元手,让其转呈后道。“进谏之前,臣想先斗胆相问一句:皇上究有什么难言之隐?是惧怕某些人位高权重,多受祗肘?抑或顾忌先帝之托不好下手?为什么一直以来,阁僚臣工们,多次参他魏忠贤那么多罪名;且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皇上却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为臣不解,难道皇上宁可无视天下臣民,倒要维护他魏忠贤一人?”按说此当面质问,够尖刻直露毫不含糊了,即便肚量再大的人亦会有所反应。但崇祯帝却仍能做到不动声色,低头默然,不置可否。

出现这种结果,不仅让站立一旁,神经高度紧张,屏息抑气,静观事变,以做好各种最坏打算的当事人魏忠贤,稍稍松了口气;且使得一些原本对魏逆幸灾乐祸,极想看两派争斗,一场好戏的派外人亦大失所望。但你魏逆不要高兴太早,局外人亦不要过早失意,险象尚未结束,好戏还统在后边呢!俗话说“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哩。

现时挺身而出,挑战魏逆——弹劾他阴谋篡权夺位祸国殃民罪行,应是恰当其时。但考虑到时下魏逆毕竟仍操朝权,势力庞大;又掌管东厂及锦衣卫特务机关,与其斗无疑于以卵击石,风险丛生;但受正义驱使,为前遭魏逆陷害无数东林兄弟报仇雪恨;更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舍得一身剐,敢把权奸拉下马”;自己安危何所惧?只是考虑到贤妻幼子,七旬老母,才跟自己过几天安生日子,祸及他们于心不忍。所以这天凌晨他在城内住所早早起身,除要进一步熟悉下奏疏,免得届时出啥纰漏外,又专程从街上雇回一辆木**车,向家人谎说“要腾地整修房子”送他们去乡下亲戚处多住几天;实际上是让其避灾躲难。

待一切安排好后,恰已到上早朝时间,他站镜前整整衣冠,满怀豪情出门去上早朝------  再说在当日早朝时,挺身而出果敢上疏的另一东林志士、兵部主事杨召忠,其上疏的动机及渊源,自比陆澄源简单得多,全为正义及对君王一片赤胆忠心使然。前边讲过,这兵部主事杨召忠,出身于将军世家,从其曾祖杨诚至今日的杨召忠,连续八代十人,及乎都在兵部供职,且多为侍郎主事一类,既未做过主官,亦无低于次官。数百年来,其家族兴旺衰落、个人荣辱升降,似始终同定国王徐家肢肘相连。

有一出叫《二进宫》的京戏经典剧目,其一段著名唱词就是“前边走着定国王,后边紧跟杨侍郎------”,足见两家及主人渊源之深。而家族绵延到今天,两家关系则愈走愈亲密;现时的定国王徐迟,却做了兵部主事杨召忠的姐夫。而前番天启朝时,正是当时的兵部侍郎杨召忠,借金人再犯吾辽东边防之机,串联着吏部侍郎李庚辰等,上疏推荐徐迟辽东带兵,当上了“抚辽大将军”重掌兵权。

而如今的徐迟,因女儿皇贵妃徐如玉的关系,却又成了皇帝岳父当今太师;从而让杨召忠同崇祯帝亦有了间接亲戚关系。有鉴于上述背景和原因,不仅让杨召忠因更忠于大明朝廷,从而义无反顾上奏疏弹劾魏忠贤。这便是崇祯元年十月二十二上午,早朝时发生的事。

当早朝的一应礼仪刚进行完毕,近侍太监徐应元,按惯例宣布“内阁臣僚,文武百官,有事奏事,无事退朝”的“退朝”二字尚未及出口,工部主事陆澄源便不失时机出班奏道:“臣陆澄源有本启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边说边将奏本递于徐应元让其转呈。

第054章 忠臣报君恩 无私参权奸

(080)

十月二十,钦差玉贵妃结束在江浙诸省“巡视”——明访暗查“生祠案”,回京复命。时间仅隔一天,十月二十二日上午早朝,一场有予谋、有计划、有准备的,“连参魏逆及其党羽”的“倒魏运动”,便雷霆闪电疾风暴雨般袭来了!其来势之汹猛,声势之浩大,让曾久经宫廷斗争考验的大太监魏忠贤,亦深感猝不及防。而这场有计划的“倒魏运动”,倒是以“东林余孽”(魏忠贤语)、内阁工部主事陆澄源的上疏,弹劾魏忠贤条条罪状开始的。

这日的确是个好天气,天刚微明,启明星尚还在西天边闪烁时,东方地平线上,便已透出熹熹霞光,天上仅有几朵飘来飘去的浮云,绝对是个无风无雨的好天气。这样的天气,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同昨日或明日没什么区别;也许昨日晴好,了无风雨;抑或明日阴天刮风下雨,都影响不了他们的情绪,照样早起而作,晚来歇息。

但对于崇祯帝和魏忠贤两大对立面人物来说,这绝非一个普通的日子!虽然朝堂外是朗朗晴天;朝堂内却遭受狂风暴雨雷电袭击。由于几个东林党内阁大臣,没能审时度势把握好时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连上几道奏疏不打紧,却突兀将原本隐蔽的君臣矛盾,在全体阁僚文武百官面前暴露无遗;这无疑将两位特殊人物突架在火上烤!

随又跪拜大声补充道:“臣陆澄源斗胆上疏弹劾大内总管、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及锦衣卫总管魏忠贤,其主要罪行如下:一、魏忠贤多年来在朝野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其亲信党羽遍布神州;二、魏忠贤身为内臣,却长期来尽废君臣之礼;自封‘九千九百岁’,期同万岁爷分庭抗礼;在前朝‘挟天子以令诸侯’,逼先帝每颁旨必称‘朕与厂臣’;不知彼是何居心?还有诸多罪证,臣在上呈奏疏中逐一写明,恭请皇上御览。”

内容是多么的尖锐**,言词是多么的强硬无情,简至是咄咄逼人!再加上朗朗话声;其震撼力度,其前所未有,且更具莫大轰动效应:一时间竟使得偌大的太极殿,似一鸟入林,百鸟无音。朝臣中有人转身偷瞟魏忠贤,只见他脸似猪肝般红,且咬牙“嘣嘣”;其内心定恨不得将上奏者陆澄源一口吞下,才解心头之恨。

但却令人不解的是,当群臣回将目光投向崇祯帝的时候,却见对方异乎寻常的沉默冷静,似刚才什么事情也未曾发生;难道他没听到参奏者的话声吗?但群臣分明都看见他御览了对方的奏疏,还竟看得是那样仔细认真。没有任何反映,这就不让大家颇费猜想,如坠五里云雾中。

但弹劾者却并未因皇上览奏疏听弹劾后,沉默不语未置可否而浅尝辄止,就此气馁罢手,而竟发挥了“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痛打落水狗精神,既已登上垒台,输赢胜败置之度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前仆后继------

于是,事隔两天后,也就是十月二十四日上午,再次早朝,按惯例当正常礼仪进行完毕,这次倒不像上次,上奏疏人那么迫不及待;而是当近侍太监徐应元宣布“有事奏事,无事退朝”后,足有喝杯茶功夫,整个太极殿内,一时间又现出奇静寂,但让人惊奇又意外的是:无论御座上的崇祯帝,抑或御前的文武百官,似乎心照不宣,都在等待定还有“下文”,谁都没有即时离开的意思,好像都在等待谁再爆一新闻。于是,真没让大家白等,又一位“东林余孽”挺身而出了。

但你也休急欲埋怨几位上奏疏官员,他们之所以没打招呼便冒然上疏,是各有自己苦衷不说,却更表现出对朝廷的一片赤胆忠心,也均很不容易的。为了这次果敢上疏,他们已风餐露宿熬夜达旦,调查落实,起草修改,匆忙了将近半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道奏疏不说,且各自均是怀着赔上身家性命决心,抱定不成功便成仁心理准备,冒险孤注一掷的。你比如说那在早朝开始,例行仪式刚进行完,第一个勇敢站起,斗胆上疏挑战魏忠贤及其党羽的工部主事陆澄源,便是个极具代表性的典型。

这陆澄源年近四旬,中等身材,赤红脸庞,模样粗犷;从外表看绝不像文人倒颇似武夫的那种人;但其耿直豪爽疾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个性,也的确同武士有些相似。可他却是光宗朝名符其实的文进士。科考中,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不仅惊动了主考官,且得到了当朝皇上重视。也正因为先光宗帝执政时,慈祥敦厚且具平民意识的泰昌帝,许为自己亦系宫女儿子贫贱出身的缘故吧,对出身梨园世家卑贱身份,但却颇具才情的陆澄源,顶着世俗眼光压力,受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贫贱出身的皇帝,才会重用戏子出身的才子”,等的背后非议,坚持以质取士,不仅将陆澄源擢为进士,且随后便擢升为工部主事。

此衔虽品级不高,仅只正五品,但却是名符其实朝廷命官内阁大员。陆澄源是个善恶分明知恩图报的正人君子,正为先帝光宗皇帝,在决定自己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一次坚持正义的知人善任,使耿直的陆澄源,不仅将当事者光宗,且依次类推,将朱家皇帝均视为陆家世代恩君。

有鉴于此,他便早对觊觎大明王朝权位的魏忠贤恨之入骨,必于除之而后快,只恨“手中没有杀人刀”;何况在天启朝,眼见皇上无意朝政,专心木工,致使朝权旁落至魏逆;许久以来他好憋气。

于是乎,天天等,夜夜盼,终于盼来有志中兴大明王朝,又具文韬武略,且对魏逆早怀剪除之心的崇祯继位。但既往“馍不熟因汽不圆”,他很理解崇祯帝心,所以便没敢冒然行动,生怕干扰今上总体部署。尔今好了,皇上既公然钦派皇贵妃娘娘,以“代君出巡”名义前赴江浙地,暗查“生祠案”,说明已下决心开始惩治魏逆及其党羽了,虽没颁明旨,也许是顾及他皇兄先熹宗,“要善待和重用魏忠贤”的临终嘱托?作为臣子,尤其深得先帝厚恩的自己,更须懂得“怒主子之不便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