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从1983开始 > 第二百一十六章 社会话题3(月票加更)

第二百一十六章 社会话题3(月票加更)(第3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你好,请问陶蓓那件衣裳还有么?”

“有,这边请。”

王柏琳引着过来,笑道:“我们现在有个优惠活动,只要消费满100元,赠送特制短袖衫一件,就是这样的。”

她刷拉开遮布,贴墙一大串,挂的满满登登全是短袖衫。

白色,胸前印着各种头像,全是《胡同人家》里的人物,漫画风格。衣服质量还行,但限于印花成本,就比较粗糙。

在没有对狗血套路司空见惯的八十年代,小保姆就是大杀器。

它直接挑战了人们对看剧的认知,原来影视作品中的情感可以这么微妙,这么细腻,这么唏嘘回味。

不再是传统的羞羞答答,不再是革命烈士的舍己为国,不再是一板一眼看着都费劲的谈恋爱,也不再是天崩地裂死去活来,或对压抑着的性的释放。

开播十四集后,《胡同人家》终于到了一个高峰,真正的街头巷尾,全城热议。

那些批评的老干部、老同志,依旧秉承观点,绝不退让,但反响极度削弱。通过一段时间的铺垫,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

“说《胡同人家》反映社会问题表面化的可以闭嘴了!

暂住证颁布两年,除了该剧,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展现过这个东西。而且我早就想说,每到查证的时候就搞的鸡飞狗跳,我在路上都被堵过好几回。

不否认,暂住证有维护治安的作用,但也伤及了不少无辜。尤其是治安队,凶神恶煞,执法方式十分不可取。”

“没有人还认为小薇是个骗子,虽然她确实是个骗子。

该剧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那份温暖的关怀。盲流不都是坏人,很多是生活所迫,但编剧也没有‘一厢情愿’的做好人,违法就是违法,要受到惩罚。”

…………

“哎,那不是陶蓓么?”

“呀真是,还有妮子呢!”

“走走进去看看。”

钗黛的大照片被无情忽视,刘贝和曹影成了新宠,几个年轻姑娘进入伊莲服饰,琳琅满目。

“在艺术性上达到了新高度,这是讲人性的故事,而非以前的政治性和集体性。”

“何赛菲太美了!洗完澡出场那一幕,哼着歌,散着头发,我想这才是她最真实的样子吧。”

“编剧用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讲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和伤感的失恋故事。白奋斗演的真好,他搓脸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小薇说的经历是真是假?我身边的朋友都快打起来了。”

“小薇到底叫什么啊?是不是叫沈桃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