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永乐长歌 > 第 164 章 胡党案(一)

第 164 章 胡党案(一)(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镜静每一句都正正好好说进了李善长的心坎里。他富贵已极,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进一步,又已与天家结亲,地位稳若泰山,何必谋反,冒着灭九族的风险,又白白污了名声。前些日子胡惟庸托弟弟李存义来找他,说过几句见不得光的‘大逆’的话,当时他便是这么想的,因此推托糊弄,反而想劝弟弟回头是岸。可惜弟弟已被胡惟庸撺掇得迷了心智,一心要给李家争个“一门双公”,亲自尝尝做国公爷的滋味……

李善长稍作沉吟,而镜静就在这短短的沉默里静静地望着他。等李善长回过神来时,看着眼前这位双眸沉静如水的儿媳——不,天家公主,瞬间感到自己一个戎马朝堂间闯荡几十年的老臣,与一名二十出头的青年女子棋逢对手,而这盘棋,公主已经胜券在握。

“臣家得娶贤公主,是臣一家之幸。”他没有解释更多,说着,走到镜静面前,下拜行礼。

陈氏和李祺忙也起身随他行礼。

“公爹请起。”镜静将他扶起。

镜静道:“大费周章请公爹来,只因今日之事,实在事关重大。”

李善长波澜不兴,仍是和蔼地笑着,捋一捋胡须,说道:“公主请讲。”

镜静道:“父皇不久之后必杀胡惟庸,而胡家与李家是姻亲,若兴株连,李家或多或少会受些波及。在此之前,请公爹为李家,早做打算。”

这下饶是李善长也按捺不住,捋胡子的手像是没处搁,抬起又放下,顿了顿,才说道:“公主如何得知?”

镜静一直凝视着李善长的脸,见他目光有所躲闪,心下暗道不妙:他恐怕已与胡惟庸有些首尾了……但她仍稳住心神,继续道:“我并非从宫中得到确凿消息。只是说出我的推测,请公爹听一听。魏国公夫人中毒小产,到现在父皇也未下旨严查,只赐了徐家几个懂医的宦官了事。当时众人都以为是魏国公失宠,可是案发至今,公爹看,魏国公宠信日隆,给的封赏、委任的差事,都是实打实的,带的兵甚至比从前还多了,何曾像是失宠的样子?反倒是中书丞相一天比一天架空了。去年下旨,不许地方和六部关白中书省,已经是信不过丞相;听闻九月底,占城国入贡,中书省未禀告父皇,父皇龙颜大怒,一度将胡丞相扔进了大狱,过了几日才放出来。虽然父皇确实时时因小错而将大臣投狱,但我听闻,最近胡丞相的亲信之中,常有人入狱,恐怕父皇收网的日子,渐渐近了。”又将前天白鲤鱼之事说出来。

李善长道:“公主今日请臣等来,必已有良策,还请公主赐教。”

镜静道:“公爹辅佐父皇打天下,智谋无双,儿媳不敢露怯献丑。只是想提醒公爹,胡惟庸若要动手,恐怕会趁秦王晋王在京时,将我天家血脉一网打尽,所以最迟不超过明年正月,他便要动手。公爹千万赶在胡惟庸动手前,先发制人。至于具体怎么做——公爹当年如何处置杨宪,便可如何处置胡惟庸。为了李家百年门楣和主仆上百口人的性命,请公爹万勿手软。”

当年皇帝欣赏杨宪,任命为丞相,李善长害怕杨宪压制淮人,趁杨宪与汪广洋缠斗之际,上书皇帝,称杨宪“排陷大臣,放肆为奸”等事,令皇帝大怒,将杨宪处斩。

李善长当年的手段算不得光明磊落,因此镜静点到为止,并不多说。

李善长听罢,叹服不已:“公主所言甚是。我三日之内,必上书圣上,揭发胡惟庸。”

李善长的脸色越来越惨白,十月底的寒凉天气,他额角的汗珠打湿了斑白的两鬓,枯瘦如竹竿的手臂手指在广袖下微微颤抖,他不由得攥紧了拳,亦用力将目光定住,竭力掩饰心虚。

镜静隐隐揣摩到内情,不等他表态,说道:“胡惟庸精明强干,擅长揣度人心,父皇虽然刻意在魏国公夫人的事上麻痹他,但他恐怕也已经猜到了。他不是个坐以待毙的人,想必会有所行动,而要想成事,大概还需要争取公爹您的支持。”

“公主这是哪里话,皇上待臣恩重如山,臣对皇上忠心耿耿……”李善长忙道。

“是呀是呀……公主明鉴……”陈氏也忙在旁附和。

镜静并不与他们虚与委蛇,微笑道:“我自然相信公爹的忠心,否则也不会费尽功夫今日请您来。但道理我还想再说一遍。公爹如今是开国功臣之首,富贵已极,就算是胡惟庸谋反得逞,他能许给公爹什么?也不过是和现在一样,生前封侯、身后封王罢了。而公爹的一世英名却毁了。同是做国公爷,同是高官厚禄,到底是被后世史书写作千古名臣流芳百世,还是被写成逆臣贼子,公爹是读书人,想必是爱惜名节的。况且胡惟庸已是必死,才铤而走险,公爹仍有百年富贵,何必被他拉下水?父皇将我许给李家做媳妇,为的就是结百年之好,让公爹和李氏一族永远安心,这份心意,公爹不会不明白。父皇要的,不过是李家女婿记得吃饭时将鱼头给他这岳父留着罢了,只要李家不谋反,便永远是儿女亲家;只要是儿女亲家,只要有我在,父皇至少便不会下杀手,就算疑心,也不过轻轻敲打。虽然李家与胡家也结了亲,但到底叔公家娶的只是胡惟庸的侄女儿,并非亲生女儿,关系隔着一层。且胡惟庸为人忌刻,见不得别人比他贤能,连赋闲归隐的刘伯温都不放过,连常年在外练兵、不爱争权夺利的徐达都要杀,将来容得下公爹您么?他是公爹一手从小小宁国知县举荐上来的,才做到丞相,便已经反过来胁迫公爹,将来做了皇帝,公爹细想,他会知恩图报,还是恩将仇报?就算这些公爹都不计较,说到底,父皇早对胡惟庸有了防备,在公爹看来,胡惟庸可有任何赢面?他必将一败涂地,李家何不尽早抽身,与他划清界限,又何必陪他殉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