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醉拥天下 > 第六十章 肃州路

第六十章 肃州路(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饭菜刚上,便有奴仆模样的人进门来,走到众人面前,对着寒筝恭敬的道:“请问可是寒掌门在上。”

寒筝微微颔首,众人心照不宣的,对方的消息来得真快。

奴仆不敢直视寒筝,弓身从怀里摸出一张拜贴道:“我家主人不敢有劳寒掌门大驾,说如果寒掌门有空,可否接见。”

所以汉人虽然当不了什么大官,但是在地方上却仍然拥有不可磨灭的势力,尤其是地主阶层,不可小窥,但是无论如何,汉人是不容许参与军政的。

寒筝所带的户籍可不是一般的户籍,乃是各个行省的长官签名的,这其中的关系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所以寒筝有此户籍在手,出入各地各境便可达无人盘问之境。

只是如此一道道关卡过去,纵然没有盘查,到了肃州路外之时,竟已是黄昏时分,看来今夜只好在此过夜,丁香等人则是兴奋不已,出门来第一次到大城市过夜,想来街市里应该有些好玩的吧。

匆匆进城,李赋风按照信上所说的地址前去找人,寒筝则带着众人前往城内最大的客栈“祥云客栈”。

肃州路在甘肃之地临进甘州路,和甘州路一左一右居于张腋河左右,乃是宁夏府路的西方门户,其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似乎是出发的日子挑得好的缘故,这日韶光明媚,乍晴轻暖,众人从白马镇出发,准备趟过前方不远的籍端水,前往肃州路的南部小城。

这一路刻意的避过这些大城市,为的也是避免由元朝内部战争带来的麻烦,万一路到锁城闭门之事,没有十天半月是出不来的,若是倒霉点,被将军请去对敌,那却更麻烦了,好在这一路轻松悠闲,倒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寒筝是早晨起床就发现了门缝里的纸笺,一眼便看出是莫浮云的笔记,而上面记述的事情却让寒筝忍不住一笑,莫浮云四人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一直跟着她们,这一笑,几乎让寒筝忘掉了昨夜的尴尬,轻叹口气,有些幽怨,无论莫浮云对自己如何,自己却是欠了他太多太多,若非自己毁掉他的经脉,多年后的今天,他应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年轻高手。

一想到这里,寒筝便忍不住的心疼,随着莫浮云的长大,心里这份内疚也越来越重,重得无论他做了什么,也不忍责备于他,何况还——不是故意的呢,虽然那是——自己的初吻,只是为何一想起来,又偏偏有些甜意,莫非自己真是那么渴望男人,或者,渴望莫浮云的亲吻吗?这两种都不可能的,寒筝狠骂了自己一句,连忙正色面容,调整心情,看清前方的路。

从至正十一年(151)年开始的大规模起义在黄河以南今河南、湖北、安徽、江西、湖南、江苏以及浙江北部、福建西北部的广大地区蔓延,而在这甘肃地界中,少有起义的气息,除却了荒凉的山丘之外,便是冷清的过往人群和半空偶尔传来的鹰鸣声。

时行省之地,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锤,与都省为表里。皇帝之下,列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个主要部门,与其平行的是司天监、都水监、通政监、翰林国史院、宣政院、太仆寺、中政院、宣徽院、大司农司和大宗正寺。

其中具首要地位的自然是下辖六部,统管行省各路总管府,府下州府,州府下州和州下县的中书省,以及掌管蒙古军对、都万户府所和侍卫亲军的枢密院,和对各行省长官拥有监察权利的御史台。

这一系列的官官制度使得在城市中是礼数周到,尊卑明显,才进门,便发现市场繁华,处处歌台舞榭,景色如画,风雅之士与流俗之人各有所好之处,市面上人来人往,直让没有来过城市的众人眼花缭乱,若不是有寒筝在,众人恐怕都忍不住欢声大笑起来。

西夏之国虽灭,而党项之风尚存,再加上汉文化的影响,元曲散曲之类散于教坊之中,配以胡乐之声,倒也雅俗共赏。

而街上女子虽多,却少有美到如众女的地步,男子虽盛,又少有莫浮云之俊者,于是寒筝一行人便是在**辣的注目中进得城中,这城中的第一大客栈比起白马镇的客栈不知豪气了多少,收费自然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锭银子一天一人。住在里面的自然也是达官贵人了,好在月眉门绝不缺这点小钱,众人便安心的进了门。

虽然月眉门所在处于地坳之处,冬风无从入,冬季也就不显得那么冷,但是年年寒冬之时,都会选些日子去天山极寒之地练功,所以到了甘肃之地,虽然也有大雪下起,众人身穿轻裘,倒也没有太寒冷的感觉。

由于李赋风要到肃州去,所以寒筝决定众人先将李赋风安全护送到肃州,然后再按原计划赶路。

籍端水是一条源于昆仑山上的一条河流,水流并不大,对于有马匹的寒筝等人而言,倒也好趟过,但是一过了籍端水后,对面的情形似乎变得不一样了,沿途出现了不少元兵把守的关口,用非常严厉的口吻盘查着过往的旅客。

早在忽必烈后期,便把全国分划成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级的制度,在桑哥主政时期,曾有意拉拢南人与汉人抗衡。随着桑哥的失败,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完全丧失,四等人的划分正式载诸令甲。它们无论在法律、服役、选举、任官等等方面,都享有不平等的待遇。

比如汉民学习枪棍也皆在禁限中,于是因此官府和江湖中人起的冲突自然是不少,而在如今起义军大盛行的阶段,地方政府对于拥有枪棍的汉民管理也就不严厉了,而主要原因则是因为人数太多,真要管起来,反而成乱局,而越来越多的蒙古官员对于管理此类也力不从心,于是不少地方官员选用汉人作为幕僚,和地方的势力有所联系,只要没有大的暴乱,便可以安闲的等着辞官回乡养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