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天龙雄霸天下 > 第十二章 身世昭彰 一

第十二章 身世昭彰 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雁门关本身乃是镇守边隘缺口,除了均被驻扎建造外,并没有普通民众可以住宿之地。一则是为了避开他国奸细化身为民,刺探雁门关防。再则是为了能够肃军整守。当然地理上的不便是其基础性条件。

南面约四十里处便是雁门关最近城市代州,作为第一战略辅备,其地位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朝廷专门设立官职管理雁门之地,一切军民情事可不经由级级呈报通达便可裁决。守门之将隐约间有独掌一方大权之势。如此利弊各在。利于守关之将可以临危灵活变化,不受繁冗请示约束。弊在容易得意忘形,傲然不逊。

乔峰和阿朱赶路将近两日,莫说是乔峰这个身强体壮如牛的汉子都感觉脚酸背疼,就更不用讲阿朱那么一个纤弱的女子。

纳税进得代州,乔峰便找了家不大不小的食店略为吃了些饭食,投进家客栈。

乔峰嘱咐阿朱在房里休息自己先去探探路。

(一)

乔峰与阿朱骑乘快马沿着官道向北行了两日便已到得雁门关后方城市代州,爲了尽量减少麻烦,兼之乔峰‘去’心似箭,两人少有住店歇息,一路上风尘仆仆。

阿朱虽然娇柔,但陪着心爱的人儿纵然远走天涯海角亦不会感到疲惫。路途中到没见她有什麽困倦。一是爱情的力量,另外则是乔峰想到她一个芊芊女子跟着自己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口上虽不表露,身子怎生也挨不了,便教她一些吐纳气息的口诀。这丫头心思敏捷,只要乔峰说个大概,她便已能将之把握得八九不离十。速度令乔峰这个武学‘大师’咋舌。

雁门关乃是长城上一道关隘,位于雁门山上,东为王屋山,后爲佛家名山五台。三山并立,格外壮观,巍峨雄奇。

雁门山东西走势,横卧数百里,沟谷众多,崎岖坎坷,怪石嶙峋,群峰脸面挺拔,直插云霄。

阿朱虽然不愿意和他分开,但怎奈周身酸软无力,兼之乔峰坚持不允她跟着,只得乖乖在客栈休息。

雁门关巧设隘口,倚着险要地势,扼守要道,两侧山脉高崖自然屏障,只此一道,别无他路,除非是跋山涉岭,逾渡整座高达几百丈山脉,不过却是困难异常,更不必说是千军万马。所以雁门关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战国末期,雁门关已成为天下一座著名的军事要塞。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形》篇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九塞指“河北的井陉、令疵、居庸,河南的大汾、渑陀、荆阮、方城、淆阪和山西的勾注”。‘勾注’即‘雁门’。在这一时期,雁门关上发生了几起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周穆王西巡;二是赵襄子灭代;三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秦汉时期,世纪冰期到来,北方大寒,胡汉匈奴尽皆南侵,大肆兴兵,越关南渡抢夺掠杀。朝廷为了抵御,秦修筑长城,汉修缮雁门、灵武、偏合等重要山脉关隘,方将匈奴诸族铁骑阻挡于长城北脚。对中原和平功不可没。

魏晋南北朝时,北魏空前绝后一代圣君拓跋珪趁后燕之主慕容垂身死,诸子争权,内乱不止,率领四十万北魏精锐雄师横渡雁门关,闪击后燕,予以致命一击,从而奠定了北魏在北方第一强势争权地位。后拓跋珪迁都大同,雁门山为其南面首要屏障关隘,直接关系北魏存亡心脏,地位之重要性毋庸置疑。

唐亡,雁门关以北始终掌握在北方民族政权之手,成为南北政权对峙的分界。宋辽更是因此关打破雁门关几十年再无狼烟局面上打了一场恶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