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我的导游生涯 > 281 二返北京(五)

281 二返北京(五)(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一下车就是匆忙的奔向售票窗口,准备购买前往黄流的快车票。黄流是海南西南部人口第一大镇、名镇,出门人多,且黄流人遵从传统,大大小小的节日都心想着回家,祭拜祖宗,以求先人护佑,尤其以清明为重。

孝是孔夫子第一看重的品质,孝做的好就是懂礼,即使没学文,孔夫子也觉得胜过学文,这个传统在黄流得到严格的传承,每个人最怕就是别人说自己不孝,引申到长远些就是要敬重祖宗先辈,所以黄流人家里最尊贵的地方就是祖宗的牌位和供桌。

外人一般不好触摸供桌上的东西,尤其祖宗的牌位,那相当于神位,很多人家不光节日,初一十五还要给祖宗上香上果,有了难事也要请祖宗帮忙。在黄流人的心里,自己和先人是血脉相连,心心相印,因此清明成为黄流人最重要的节日也就顺理成章。黄流人出人头地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相信,自己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得得到祖宗的护佑

正是清明之重要甚于春节,让黄流人象潮水一样涌回家,所以清明前一周车也总是爆满,我还算幸运,一点多点到,就买到了两点二十的快车,这才终于让我心里踏实下来到旁边吃了点快餐。

吃完饭我就开始候车,一上车我有点失望,是28座的国产友谊大巴,空间很小,减震也差,空调也极一般,但折腾大半天我也累的够呛,一上车我就开始闭眼,车还没开我便进入梦乡。

我的导游生涯

281二返北京(五)

清明节是海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对于乐东人特别是黄流人来说,甚至重于春节,很多在外乡的游子,即使春节回不来过年,也要拼死赶回来过清明节。清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光是寄托哀思,更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纽带,通过清明,通过世代相传的礼仪礼节,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出处,也知道自己的去处,这就是血脉相传,生生不息

黄流是中华儒教传统文化最后的根据地,虽然时代变迁,可这里的传统礼仪却没被时代的洪潮吞没,它就如大海里的灯塔一般不惧风浪,并将指引着这里纯朴的人们走向未来。有时候到了黄流,就象到了海外的唐人街,大家穿着时髦的洋装,可心却是最传统的中国心,这里的行为准则依然是我们最古老的先辈所带来的传统,上溯源头可到唐宋。

黄流人很精明,在外人看来甚至有些狡猾,但正是我们先辈们的智慧和汗水,才让黄流人渐渐在海南西南最贫瘠、最炎热干旱的戈壁上扎根,经这里的一代代人的努力,也将这里变成漂亮和现代的文化名镇,变成海南的一颗明珠,黄流是海南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这现代的村镇里,你依然会感到中华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中华文明也在这里被完整的继承和保存下来,并将永远的延续下去。

车沿着解放路经过羊栏,最终上了西线高速,此时巴姐开始发水,发到我时,车刚过大小洞天。旁边同座的旅客捅了捅我,我一下惊醒,出门在外多了人也敏感,等我睁眼一看,巴姐正把一瓶金盘矿泉水递给我。我接过矿泉水,心里却埋怨邻座不该多事打搅我的好梦。醒来容易,再想入眠就难的多了。

虽然我们的车迎着烈日,可我坐在右边靠窗的位置,并未得到太阳关照,吹着空调,倒还十分舒适。

黄流的清明比较灵活,并不一定固守4月5日,三年之内的新坟必须提前一周祭扫,就是害怕新坟的主人刚到另一个世界抢不过别人,提前给他(她)准备东西,也好让他(她)在那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过的踏实。老墓则时间早些晚些自定,不超4月5日即可,大多数黄流人都会选择在4月4日之前进行祭扫。今年的清明我们家也选在4月4日。

清明的快车十分紧张,我没买到直达黄流的车票,只好先到三亚,再从三亚转车回黄流。

卸下导游的重担,我马不停蹄,3号一早就在海口东站坐上前往三亚的省汽快车,此时我已变成一位旅客,我终于能静下心来看看窗外的风景。从琼山的荔枝园菠萝蜜林开始,一路向南,经过宽阔的南渡江来到定安,穿过琼海,跨过清澈的万泉河,经过万宁、兴隆,就来到那段最美的滨海高速公路,这一路真美啊,这是热岛、绿岛、海岛,这是上天在南海投下的一颗明珠

穿过分界岭便到陵水,一眼看到的就是山上那酷似猴脸的巨石,就是猴子岭。过了分界岭,树叶也变小,土地也变黄,气候也变得干热,终于进入到海南的南部。过了陵水河,槟榔、椰子漫山遍野,还有沉甸甸的金黄色的稻穗,收割的日子要到了。

经过藤桥穿过大茅山隧道,很快进入三亚,走过亚龙湾转盘,沿着榆林军港,穿过大东海,过下洋田村和市委,绕到吉亚酒店,最后到达三亚汽车总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