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我的导游生涯 > 154 公务员之路(十二)

154 公务员之路(十二)(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国家的重视和关怀,让这批奠基人更加发奋图强,每个人学习都非常的刻苦努力。1961年,我的两位恩师和其他留学生一起,完成哈尔科夫农学院土地整理工程专业的全部课程,当年的6月18日苏联国家考试委员会通过了他们的毕业设计和论文答辩,颁发了毕业证书并授予他们“土地整理工程师”称号。

这批人回到国内后,大多数人都要求到最艰苦的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的恩师夫妻二人就选择前往新疆,到兵团进行了十年的锻炼。

我母亲听了十分高兴,她忙插嘴说:“阿文读书很刻苦,局长您要多多帮助他啊,让他跟您干活,他不怕吃苦的。”

舒局长连连点头对我父母说:“放心,只要把面试这关过了,我们会首先考虑他的,毕竟专业对口,才干上也不错,能干活。”

中国土地管理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是缺少人才,特别是专业的人才,舒局长是学术型官员,对这一点还是看的很清楚,基层土地管理人才的奇缺,是导致我国土地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很多国土局长并不了解中国土地管理的发展历程,其实作为土地管理奠基人的那批学术权威水平不容小觑。中国的土地管理师从前苏联,新中国成立后,为填补这一专业缺口,从54年到56年,国家分三批派遣38位留学生赴前苏联哈尔科农学院学习土地整理工程专业,这批人就是后来中国土地管理的奠基人,其中就有中国高校土地管理专业的创建人,我的恩师林增杰先生和他的夫人严星女士。

当年能成为留宿学生,绝对是个中翘楚,须经过层层选拔:一、严格的政审;二、参加统一高考,成绩拔尖;三、体检过关。在候选者中,没能被选中的只好报考清华北大,所以说中国土地管理的起点非常高,设计师们可算的上是中国的最强大脑

我的导游生涯

154 公务员之路(十二)

我和父母来到舒局长家门口,再次按了门铃,又是保姆开的门,不同的是舒局长一见到我立刻叫道:“阿文,快进来坐。”

听到舒局长的话,又看到他的笑容,心里那么的温暖,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时心里就想:“将来要进局里,一定紧跟舒局长,要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我如太监见皇上一般十分谦恭的进来走到沙发边站着,不敢坐下,舒局长一招手说:“坐,坐,别站着啊。”我“唉”的一声点点头,然后谨慎的坐下,我父母也坐到我的一旁。

别看国土部门现在风光,可一直以来它都是农业部门的跟班小弟而已,只是农业部门下属的一个科(处),早年的土地管理就是为农业发展服务的。

中国的土地管理模式师承前苏联,我的恩师们在被选为留苏预备生之后,在国内又经过一年的强化学习,除了俄语等,还必须学交谊舞,最终才踏上前往苏联的旅途。

国家对这批留苏人员给予厚望,在生活上也是十分照顾的,他们的待遇也与厅级干部相差无几。

这批土地管理的奠基人,是怀着强烈的报效祖国的决心踏上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的土地的,我的恩师林增杰先生和严星女士就是这样在56年来到苏联,开始了五年艰苦的学习。

1957年11月21日,毛主席挨莫斯科大学礼堂会见留苏学生代表,并借着酒意,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属于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今天屋里的客人不少,大概是知道了成绩前来探风的人,舒局长让我们先坐着等一会,又让保姆把茶给我们沏上,我们之前还有三批客人,我也不敢插嘴,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局长的召幸。

坐着听别人说事真是难受,之前有两位和我一样,是为那三个岗位来求局长关照,那两位笔试成绩应该不算太好,局长也没说太多,只是不断嘱咐他们要考好面试,毕竟面试还有30%的成绩,非常关键,这面试要差上10分,那也拉开很大的档位。

好不容易等到那三位说完,终于能和舒局长促膝长谈了局长一开口便恭喜我考的不错,我叹了口气说:“局长,我觉得考的不够理想,没能考第一,特别遗憾,要再用点功就好了。”局长笑道:“小伙子很有志气,没事,还有面试,将来在工作中再努力提高嘛”我抿着嘴不住的点头。

紧接着舒局长又说:“阿文,你知道吗,这次你的这篇文章,市长看了很是赞赏,说这样的人才难得。”我一听也大吃一惊,忙问道:“局长,这是真的?市长真看到了?”

舒局长微笑着点点头,说:“嗯,这个市长很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对你很是欣赏,你在文章里说的,三亚将来的土地利用方向很有见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