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鸿哥讲故事 > 鸿哥书简之三 致吴承恩

鸿哥书简之三 致吴承恩(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用高粱杆做金箍棒,和一群孩子打闹,口里喊着“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永往直前。

读你的大作已是念大一时的寒假(81年),看完孙悟空大闹天宫,兴味索然,后面匆匆翻过。再读是电视剧《西游记》热播后,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差不多就是心目中的形象。猪八戒、沙僧、唐僧相去甚远。再读《西游记》时,仍然觉得悟空智勇可敬,八猪贪懒可笑,唐僧愚蠢可恨,沙僧苍白可怜。三读《西游记》已过而立之年,最大的变化是越来越喜欢猪八戒。他是一个本质不错却有着贪吃、好色、懒惰等无数毛病的人物,反而比悟空更丰满些。

四大名著中你的开头和结尾是最棒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头重脚轻,《红楼梦》身健腿瘸,唯有你的《西游记》可谓是凤头豹尾。

“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98回)如来的话长时间在我耳畔萦绕着,真是幽默到家了,讽刺到家了,发人深省,拍案惊奇

鸿哥讲故事

吴先生:您好

四大名著中,听到《西游记》的故事最早,读你的大作却最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大人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虽然是语焉不详,但对孙悟空羡慕不已。他的能耐太大了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七十二般变化,能大能小的金箍棒,都成了儿时的梦想。孙猴子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深处扎了根。真应了那句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我二姨夫解释说:“老年人看三国会更坏,年青人看《西游》会想入非非。”果真如此。

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直观地映入我的脑海是八岁的时候。那年春节,我是大姐家过的。她家住在制糖厂附近,那是个省直属的大厂子。当时财大气粗,人才济济。因此,糖厂子的秧歌队最为壮观,好看。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秧歌队伍中,游走着唐僧师徒四人,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孙悟空。这个孙悟空一连串能翻十几个跟头,棒子耍起来如风车……

十二岁冬天的一个傍晚,我和几个小伙伴跑了十里路,去公社看了露天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天寒地冻,挡不住我们火一般的热情,看完电影血都沸腾了。孙悟空拔几根毫毛一吹,手里就会蹦出一群小猴、小妖来,太神奇了

不久,我便能背诵毛/主席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在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心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