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花墩笔记 > 第四十五章 稻秆胡琴1

第四十五章 稻秆胡琴1(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停电了,咋办?

有人去找村支书猩猩:

猩猩在部队呆了几年,带回了块金光闪闪的“**员”招牌。但他的下场却与花墩几乎所有曾经当兵去过部队的老前辈们一样,从花墩出去,最后又回到花墩。在他们的开头,就是他们的结束。猩猩在部队的几年,也算是白混了。

当然,像猩猩这样的“殿里菩萨”,能带回块“党员”招牌,对他来说,也已经是个奇迹。

猩猩退伍回来不久,正赶上耗子叔与狗粪青“起牛”,最后来了个两败俱伤。狗粪青后来什么名分都没捞到。耗子叔老骥伏枥又继续当了几年村支书,最后终因年事已高,最终也“离休”下来了。“狗粪青”当年曾作为花墩政坛“第二梯队”的接班人来培养,如今这“第二梯队”的“楼梯”被抽掉了。正在这青黄不接的当儿,耗子叔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竟然布下了这样的一盘棋,竟然将猩猩这个“木雕泥塑”推上了前台。一个如此好商量,从来没有当过“官”、也毫无领导才能的人,竟然阴差阳错被推上了花墩政治舞台的权力中心,坐上了村支书的交椅。

村里有多少位“党员”,都想在“支书”的位置上过上一把瘾,却偏偏“有意栽花花不发”,却让猩猩这个“稻秆胡琴”,“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别说一个国——怪不得总理主席要日理万机——就是小小的一个村,一年里也会发生不少事。违章建房,偷税漏税,乱砍滥伐,卖淫嫖娼,聚众赌博,打架斗殴,超生偷生,挖人坟墓……此外,还有一些想都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都会随时降临。

这个“稻秆胡琴”,后来,有幸去部队当了几年兵,更为“有幸”的是,他去当兵不久,即赶上了1979年的那场“对越自卫还击战”。

出征前夕,他给家里寄来了一封家书。不知这算不算泄露军事机密?他说他要踏上外国的土地去打仗了。听他的战友们说,指挥这场战役的是“三杨一许”。“三杨”,哪三杨?杨勇杨成武杨得志?一许,当然是指许世友了。——果然是许世友吗?

猩猩的这封家书,这一寄可不要紧,可吓坏了他的老母。羊婶长这么大哪见过这样的阵势,以前,只有在电影上见到过“别人与别人”打仗,如今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上了战场。一打仗,难道不就要死人?这样一想,羊婶的担忧就上来了。羊婶忧心如焚。她一个人坐在一条小杌上,无声地痛哭了三天三夜。无声的雨丝。泪往心里流。那忧伤真的是马不停蹄的忧伤。到最后只剩下了呜咽。

后来,文曲的老母得知此事,懊悔不已,她对自己的儿子文曲说:

“早知此事,我无论如何也得去安慰安慰她的呀”。

一个晴天,既没刮风,也没下雨,更没打雷。可是在村南变压器房附近,有人突然听到了几声奇怪的声响:

“砰砰!——叭叭!”

既像打雷——难道真的有晴空霹雳?又像是哪一个恶作剧的坏小子正在无事乱放爆竹。有几个人好奇地跑过去一看,发现变压器上的几根电线接头,彼时正爆发出一阵阵钢蓝色的火花。继而,全村的电风扇不转,电视机消失了画面。事后,人们才得知,原来是村里的一个xk的变压器由于年代久远,线路老化,不堪重负,“爆炸”了。

入夜,花墩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

比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前,还要黑暗。

幸,还是不幸呢?猩猩所在的那支部队虽上了前线,却并没有捞到仗打,他们刚踏上越南国土不久,就《凯旋在子夜》。“对越自卫还击”胜利结束。

鹩哥当年曾因为自己没有去当兵而懊悔不已——他不知道,像他这样的人,纵然去了部队,最终也会狼狈归来,花墩早已有此先例。鹩哥竟然对猩猩羡慕不已。他以为,像猩猩这样出国打过仗的人,一定会留在部队提干,猩猩的农业户口一定会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鹩哥说:

“真想不到,这猩猩竟然会有这种福气。猩猩的后半辈子将要在城市的水泥路上,穿着皮鞋‘咔嚓咔嚓’了”。

天下事,未可知。天意从来高难问。

“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不久,猩猩即被勒令退伍。“有关部门”也曾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去xx砖瓦窑做砖瓦。这工作还不如从事稼穑,猩猩虽然为人诚实,他另有个外号就叫“木头牛”,他也懒得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