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花墩笔记 > 第三十七章 大坟下,大蜡烛

第三十七章 大坟下,大蜡烛(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几年后,巴豆凭着在深圳学到的木线加工技术,也许还有工厂管理经验,回故里办起了一家木线厂。

x年以后,阿魏巴豆兄弟俩都成了“爆发户”,在村子里造起了豪华别墅,购置了豪华轿车。

阿魏,巴豆,与陈谷子还是堂兄弟,年岁也相仿,与陈谷子这样的“退孵子”相比,鲍三株的儿子,菜青虫的儿子,孰优孰劣,可谓昭然若揭。

为此,“菜青虫”分外得意,她在人前人后不止一次夸耀自己的两个儿子:

“两根大蜡烛!两根大蜡烛!”

东谷的许宅,有一对传统的巨型大蜡烛。每根重达一吨。这是名副其实的大蜡烛。

“菜青虫”,共有二儿一女。长子名叫阿魏,次子名叫巴豆。“菜青虫”的丈夫,绰号“搭杰”。所谓“搭杰”者,即“结巴”之谓也。也许写成“搭舌”更贴切。浙中方言,“杰”“舌”同音。一个“结结巴巴”的男人,居然生出了两个并不“搭杰”的儿子,真是难能可贵。有人怀疑,阿魏的生父其实是村里的另一位汉子——也即李萤火的父亲。据说,迄今为止,仍显得小相的、爱打扮的“菜青虫”年轻时,曾与村里的多个男人有染。

小队的时候,这阿魏就以聪明、勤奋、爱动脑筋著称。

那时,他几乎还是个孩子。

六月,稻谷的收获季节,学校放了暑假,他拿了畚斗,扫帚,外加一只“蛇壳袋”,到田畈扫谷。一般人扫谷,都只会捡拾一些掉落在地的谷穗,或打稻机在打谷时溅出去的不多的一些谷粒。然而,阿魏每次到田畈,总是先找一些打稻机做文章。夏天,稻谷的收获季节,打稻机一般总是“扔”在田间,第二天,——有时甚至是好几天,打稻机要抬到另一处打谷,才会将打稻机抬走。打稻机的背面有一块苫布,有的用麻袋,有的用篾片。用篾片的还好,用麻袋或蛇壳袋的,就往往会有大量的谷物残留——要是完工后检查得不够细致的话。有一回,阿魏竟然一下子从一台打稻机的破麻袋中,掏出了一蛇壳袋沉甸甸的金黄的稻谷。背都背不动。拿回家后一秤,整整五十斤。一时,在村里成了佳话。

改革开放之后,“菜青虫”的一双儿子,都做起了木材生意。

综观花墩,近些年来,一些能赚大钱的主,大多是一些勤奋刻苦肯钻肯干之辈。

“菜青虫”的大儿子,没几年就成了一位百万富翁。

“菜青虫”的小儿子巴豆,起先是在深圳的一家木线厂打工。据他的一个亲戚透露——该亲戚即他的妻舅蚊子,巴豆是百灵的“姑父”——在一次出差途中,曾光顾过巴豆干活的现场。蚊子说:

“那样的场面,一般人哪里呆得住。工棚里面堆满了木屑、锯末。空气中弥漫着粉尘,机器的嗡嗡声不绝于耳,空气浓厚得足以让人窒息。在里头呆上一小会,我的喉咙就像有只螃蟹在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