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天行有常 > 天行有常 第10节

天行有常 第10节(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伯,是排行,所以姬昌的长子正儿八经的名字应当是姬邑。

当比干看到周部传上的信息上写的西伯姬昌携世子姬邑朝觐的时候,整个人都懵逼了一会儿。

等会儿,姬邑是个什么鬼?

当年他和商容一起去加封季历的时候,负责招待的姬昌曾经介绍过他的子嗣情况。

然而在对人介绍孩子的时候,这个时代有加上排行的习惯,所以比干冷不丁地在听到“伯邑”两个字的时候自动地加上“考”还是很有可能的。

等到帝乙去世之后,又有一位乙日出生的帝王继位,那帝乙这个乙字前头也会被加上其他的字,当然,现在的帝乙只是子羡专属的名号。

如果大商还是在帝辛时期灭亡的话,帝乙也等不到自己的乙字前面加字的那天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大商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根据文丁临死之前的命令,少师商恪升为太师,比干改任少师。

商恪是太师还是少师都改变不了他隐隐是群臣之首的现实,所以文丁的主要目的还是给比干这个次子升官,让他好好匡扶子羡。

和先王武乙死在出征的路上不同,文丁是在王宫之中崩御的,他的子孙们清晰地看到了他临终之前的表情。

大商的官制规定了大商的职官有两种,一种是在中朝任职的内服官,也就是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还有一种就是王畿之外的外服官,作为各方国的首领的侯、伯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方国首领虽然名义上是大商的外服官,但是许多都有不臣之心,典型代表就是西岐那边的周部族。

文丁临死,都是带着对方国作乱的忧虑离开这个人世的。

文丁崩御以后,子羡正式登上了帝位,号帝乙。

文丁崩御、帝乙继位,外服官们是需要来殷都朝觐的。

外服官除了侯、伯之外,还有为王朝服役的男、守卫边境的卫,他们是大商用于抵抗外族同时牵制诸侯方国的主力。

作为周部首领的姬昌也在,同时还带了他的世子伯邑考。

当然,现在的周世子还不叫伯邑考,“考,老也”,这个字儿是对长辈的敬称,一般都是用在死人身上的,姬昌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给自己的嫡长子取一个“姬考”这样的鬼名字吧?

所谓的伯邑考,是后人给他的尊称,最起码最后那个考字是尊称无误。

作为一个后世的灵魂,比干一直以来的称呼其实是有错误的地方的。

夏朝称呼他们的统治者为“后”,商朝称为“帝”,一直到周朝,才降格,改称统治者为“王”,所以说,对商王确切的称呼应当是商帝。

大商认为“帝”是他们的祖先,历代先帝崩御后是“在帝左右”,充当天上与人间沟通的桥梁。

既然死后为神为帝,那在人间时,称呼便是帝某某,譬如先帝文丁的确切称呼就应当是帝文丁。

商王的帝号是根据他们的生日的天干所取的,在帝乙之前,有过好几位在乙日出生的商王,为了以示区别,就在日名前头加上大(太)、中(仲)、小等字,最近一位就是帝乙和比干的祖父帝武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