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第6节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第6节(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魏徵却说:威德所加今非昔比,人心所向今不如昔。

唐太宗目瞪口呆。

他说:怎么会呢?

魏徵回答:贞观初年,陛下唯恐听不到忠言,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兴高采烈地听从。现在虽然也能听取意见,却总是勉勉强强,面有难色,当然比不上从前了。

唐太宗怅然若失:人真是难得自知之明啊![45]

开元二十二年记账 315 8,018,710 46,285,161 《唐六典》卷3

开元二十八年记账 328 1,573 8,412,871 48,143,609 《资治通鉴》卷214,《新唐书》卷37

天宝元年记账 362 1,528 16,829 8,525,763 48,909,800 《旧唐书》卷9

天宝元年 8,348,395 45,311,272 《册府元龟》卷486,《通典》卷7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在国内厉行节约,百姓休养生息,社会秩序稳定,唐的经济和人口逐步增长。

但这绝不能寄希望于某个开明的君主。君主的个人魅力和道德品质都是不可靠的,人治也从来就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主旋律。个人政治的特点是人亡政息,根本不能保证长治久安。因此它只适用于动乱时代(如三国)和雄主时期(如汉武帝),承平之世却只能靠制度。

◎唐户部记账一览表

年代 州府数 县数 乡数 户数 口数 出处

武德年间 200余万 《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

贞观年间 不满300 万 《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

站在这个立场,我们就得重新评价贞观之治。

事实上,贞观之治是典型的人治,它的成功主要由于太宗和魏徵。如果魏徵遇到的是隋炀帝,早就人头落地;如果太宗身边都是封德彝,也难免重蹈覆辙。玄武门之变前,封德彝向李世民大表忠心,却又暗中充当李建成的鹰犬。这事直到他死后才暴露出来,让唐太宗大吃一惊。[43]

人,又怎么靠得住?

太宗自己也靠不住。贞观初年,他确实谦虚谨慎。到了中期,就开始骄傲自满。就连他表扬和推崇魏徵,也未尝没有自鸣得意的成分。贞观十二年(638)三月,唐太宗在五品以上官员的宴会上将佩刀赐给魏徵,然后又问了一句话:朕这些年的政务跟以前相比,怎么样啊?

显然,他是想听到吹捧。[44]

贞观十三年大簿 358 1,551 《初学记》卷8,《总叙州郡》

永徽元年 3,800,000 《资治通鉴》卷199,《通典》卷84

神龙元年记账 6,156,141 37,140,000 《资治通鉴》卷208,《唐会要》卷84

开元十四年记账 7,069,565 41,419,712 《资治通鉴》卷213,《唐会要》卷84

开元二十年户部计 7,861,236 45,431,265 《旧唐书》卷8,《资治通鉴》卷213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