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三百八十二章 缘分不够?姑娘请留步

第三百八十二章 缘分不够?姑娘请留步(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徐恒不让他说话,他只好闭嘴,前段时间松江府巡抚汪道昆写信给姚长兴等人,明年造船厂又要增产,姚家决定再建四个桐园,这可是朝廷的大单子,大大的肥肉决不能丢了。

建船厂这个事儿,倒是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船,一个漫长的产业链,上下游可以养活许多人,关键是建好了船,就得有货物去海贸,这又是涉及到了无数的产业链,涉及到了千家万户的营生。

朱翊钧这边极为安静的用膳,菜不是很多,两个人的饭菜,四菜一汤,再加上一些干粮,这些菜都不算昂贵,但荤素搭配,做的极为精美,一道纹丝豆腐羹,让周仃芷大开眼界,那豆腐丝能切成那样,可见刀工精湛。

“吃好了?”朱翊钧漱口后,擦了擦嘴,笑着问道。

可是,大明水师到不了的地方,不安全啊。”姚光铭又是弱弱的说道,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他觉得这帮人说的不对,哪有好事都被自己占了的道理,又不想交税,又想安全,这不符合矛盾说的基本观点,矛盾相继。

挑光铭觉得今天来的人,看待问题都很片面,比如孙玄说殷正茂是朝廷的狗,姚光铭就觉得不对,站在殷正茂的立场上,不把事情做绝,他吕宋总督府离了朝廷的支持,那红毛番卷土重来,殷正茂如何应对?

看问题,不能只看自己的利益,得多方面考虑,再做出决策。

矛盾说,是一种朱翊钧和张居正在思想碰撞之下,产生的一种模因污染,一旦接触,就会变得古怪起来姚光铭就是那个古怪的人,他点出了徐恒这句话里的根本问题,水师到不了的地方,非常危险。

反正死的也是些走投无路的穷民苦力罢了。”徐恒面色涨红,仍然嘴硬了-姚光铭愣愣的问道:“可损失的银子,是咱们自己的呀。”

”徐恒的话引起了共鸣,所有人都对朝廷管的太宽,满腹的牢骚,比如这万历元年起的生丝禁令,就让遮奢户非常反感,以前还有偷偷往外卖的,但随着海防巡检的完善,想要违禁的代价越来越高“朝廷抽分百值抽六,真的很多吗?”姚光启的弟弟姚光铭低声问道。

姚光启现在是海带大王,虽然和姚家没什么关系,但姚光铭总觉得朝廷抽的税真的不重,百值抽六,大明皇帝搁这儿做慈善的吗?

所有人看向了姚光铭,姚光铭只好端起酒杯赔罪,这话的确不该问。

“那泉州赵氏的根基也在海上,今天,咱们就定下个调,这私市还办不办了?”另外一个西土城弟子开口问道,都是生意人,现在违法的成本已经高于了获得利益,为了这百值抽六的税,不至于犯险,孙玄擦了擦嘴说道:“要弄,要是不弄,朝廷突然一纸禁令,片甲不下海,又该如何是好?”

大明的禁海从洪武六年起,一直执行到了降庆二年,才有了降庆开海事儿,大明朝廷,或者更加明确的说是大明皇帝一旦一纸禁令,官船官贸,想要把海贸厚利,完全拢到自己手里,那遮奢户们海贸生意如何是好?

孙玄有点累了,徐恒有点后悔,就不该请这个姚光铭来,他们老姚家年轻这辈儿都长歪了,可是姚光铭的话,还是把所有人都提醒到了,死的的确是穷民苦力,受损失的却是他们这些遮奢户。

“这私市的事儿日后再说,反正泉州赵氏带头,被砍头的也是他们,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是主谋,那位爷总不能把我们这些人一起砍了吧。“孙玄摆了摆手,略过了这个话题。

徐恒用力的盯了姚光铭一眼,才开口说道:“说下一个事儿,建船厂,船厂不是说建就建的,一个船厂最少得三四千的工匠,上下各行各业,均有涉及,想要做成,得咱们齐心合力,这家有船板,那家有铆钉,再一家有桐油,得齐心合力才能成。

姚光铭又想说话,但是被徐恒的眼神逼退,姚光铭其实十分赞同徐恒的说法,建船厂,姚光铭双手双脚赞同,他们家是桐油大户,供应朝廷五大造船厂之余,还有很多、即便是姚家有秘法保存桐油,可以让桐油使用时间从三个月,延长到两年,但还是卖掉的好。

这秘法其实朝廷也知道,就是密封和加几片,就跟桃叶防虫一样,原理不详,管用就行。

朝廷现在,聚敛兴利,再加上那位爷又贪婪成性,现在先生在朝,那位爷还不会太过分,先生若是没了,恐怕这禁海令就到了,别忘了,大明水师可是在那位爷手里牢牢的攥着。“孙玄把话说的十分明白了,那位爷就是当今陛下了姚光铭又弱弱的说道:“可是,那位爷说话算话啊,这七年来,说过的话,没一句落到地上。”

“总不能指望爷良心吧。”徐恒立刻反驳道,良心这东西,他们遮奢户都没有,指望天底下最大的遮奢户皇帝陛下有良心,有信誉,这不是奢求吗?

姚光铭只是嘟囔了几句,国失大信,人心启疑,权力由上而下、亦由下而上之类的话,引起了大家嗤笑后,姚光铭只能连连举起酒杯致歉“姚公子是不是读矛盾说了?”孙玄看着连连致歉的姚光铭想到了一个可能姚光铭点头说道:“是,家兄年中回来的时候,嘱咐我读一下。

少读点那些异端学说,那就是张居正蛊惑那位爷的妖言罢了。”孙玄摇头,矛盾说那玩意儿多少有点邪门,读过和没读过的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完全不同,孙玄就不读,所以他不去当监当官,也考不过官考选,孙玄一直在四处寻求门路,可惜,吏部的权力都在张居正手里攥着。

孙玄对张居正是有些不满的,自己吃饱,连口汤都不给别人剩“谢孙兄提醒。”姚光铭赶忙说道“这个私市还要搞,但是现在大明水师兵强马壮,要搞,得去水师到不了的地方。”徐恒发现大明治下的私市根本做不大,大明水师必须存在,因为海上有海寇有土著、有倭寇还有红毛番,但是在水师治下,私市根本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即便是云集起来,也是被朝廷一锅端“气煞我也,这次损失如此之大,那殷正茂都去了吕宋,还是朝廷的狗!”孙玄一拍桌子,多少有点想不明白,殷正茂的做法,可谓是把事做绝,一点余地都没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