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 第551章 合同兵和征召兵;周某人大练兵

第551章 合同兵和征召兵;周某人大练兵(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唉!”周长风长叹一声,“没有交的学费迟早要补交啊。”

显然大明上下对战时征召部队组织办法毫无经验,没有先例可循,追溯先例的话只能在史书中翻找。

不过还好发现的还不算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大明硬是依靠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就达成了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辉煌胜利,现在已是战略相持阶段,有充足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否则如果当前战况迫切、青黄不接,那么训练不足的师也照样得拉上战场。

“周待诏,咱们接着是按章程接着补训吗?”沈学圣问询道。

同时,番號从一〇〇开始的战时步兵师都采用两种兵员混搭的组合——每个步兵班有两三人是志愿兵,其余则为征召兵。

对于明军军官们而言,落差感非常大,以前的部下都是志愿兵——听话认真、干劲十足、任劳任怨。

可如今却突然来了这么多征召兵,经常出现怨气冲天、消极怠工的情况,甚至还涌现了许多受不了被老兵或军官辱骂欺负、一怒之下打黑枪的案例。

于是乎,无形的隔阂就这样产生了。

刘浦吐槽兵员素质差劲的还有另一个客观原因——训练时间短缺、训练器材不足。

少顷,他挥手令道:“收兵回营!”

由于是自愿从军,这些人都属于职业军人,签下的军契——也就是合同往往动辄十年,长久扎根于军营,训练充分,而且不存在被强制征召的怨气,天然具备可观的士气基础。

“兵备道那边没管过吗?”他问道。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大致就是后世俄军合同兵和动员兵的区别。

一个新兵在服役后会先集中送到距离最近的练兵场,在那里接受为期30天的基本训练;接着划分兵种,接受为期60天的专业训练;最后接受30天的野外驻扎训练。

完成总计约四个月的训练以后,新兵会被分散补充去一线部队,或者组建为新的部队。

如果是后者,那么当一个新的步兵师组建完成后还要进行三次全师合同训练,大概一到两个月,这就是刘浦所说的“三次大合练”。

然而因为多线作战,既要补充又要扩军,兵员需求陡增,所以原本的训练时长被削减许多,很多新兵训练三个月就算合格了。

第一〇七步兵师和第一〇八师甚至只来得及完成一次全师合同训练,就接到了准备启程前往莫尔兹比的命令。

“遵命。”

大战爆发之后自然要扩军,朝廷想要避免军费开支的浪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六、七亿人口几乎可以视作无穷无尽,有限的军费应该节省下来用于武器装备。

理论上养病养伤的时候也应该算作出征状态,不过这笔钱往往会被克扣,兵部对这种情况管得很松,算是半默许。

作为对比,一名应征入伍的明军列兵没有薪饷,只能领到每月3圆的生活津贴、每月6圆的安家津贴(如果结婚的话)、每天1圆的作战津贴。

这便是两种士兵来源的差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