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活色生枭 > 第五十九章 念书

第五十九章 念书(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心思清静了,脑筋也就活络了,再开口丰隆总算问到了点子上:“为什么找我?”

“如果洪皇真有血脉留下来,那这个人会被从小灌输复国之志、学习洪朝旧史、了解天下大势,无论礼仪还是气度,都会自幼培养,这样的人…也不是谁都能扮的。我还真想不出谁能比你更合适。”宋阳如实回答。

丰隆再问:“你就不怕我会夺了你对军队的控制,不怕将来蝉夜叉只听我这个洪皇的圣旨,不去理会‘密使’的命令。”

后知后觉的皇帝这才知道,宋阳不是礼数周全。丰隆讪讪地笑着,把人让进屋里,招呼李三沏茶待客,坐定之后问道:“什么事情?”

宋阳开门见山:“想请你再做皇帝……”

丰隆吓了一跳,还不等宋阳继续说下去,他就打断道:“不行,镇西王不让!”说完,丰隆动了动心眼,恍然大悟:“是你老丈人派你来试探我的吧?”

当初镇西王进京时曾明言‘扶植幼帝便不许丰隆再反悔’,丰隆现在当宋阳来试探倒不是空穴来风,可是和宋阳说的事情,干脆驴唇不对马嘴,宋阳摇头苦笑:“你误会了。先听我说完,是这样,山中另有八千奇兵听命,但非得有个皇帝……”

丰隆本来是想让宋阳说完,可听到‘另有八千奇兵’,皇帝陛下免不了又是大吃一惊,忍不住插口打断:“八千人?常春侯,你当真要造反么?”

丰隆被他的歪理气乐了:“混账!”

宋阳也笑了:“山人野蛮不通教化,我自己掏钱把他们养下来,管住这伙子强盗,真心是替吾皇分忧。至于慕容大人,您也错怪他了,是我说这点小事不用告诉朝廷了,他感念我一片忠心,又觉得吾皇曰理万机,既然我们已经做好了,就不必……”

丰隆摆手,不去听他胡搅蛮缠,但脸上的笑容不变:“不用在矫情,省些口水吧,我信得过镇西王。”

镇西王若有谋逆之心,当年丰隆做不了皇帝,如今小福原也休想登基,李大先生不怎么精明,但是最基本的道理还能想得通,宋阳若有心谋反,镇西王第一个就不容他。

常春侯封邑中这些事情,瞒得住朝廷但又怎能瞒得过王爷,镇西王容宋阳去折腾,甚至支持宋阳去扩充实力,镇西王的忠心曰月可鉴,这便说明了让宋阳强大起来,对南理不会有什么害处。

封邑中的两千多私军,丰隆还能忍,可深山里再出八千人,凑足万人之数……一个虚职闲赋的侯爵手上有一支万人军队,且并非乌合之众而是精锐战士,丰隆哪还能忍。

宋阳满脸无奈,恨不得出针封了皇帝的哑穴,心中动念,完全下意识的、做贼心虚似的瞄了一眼也在屋中的‘李二’,没想到平时一贯冷冰冰没表情的李逸风,居然嘴角一翘,送过来一个古怪笑意,仿佛示意:忍忍吧,他就这样。

宋阳耐下心,不再去管丰隆的插口、打断,加快语速先把山中洪军蝉夜叉之事说了一遍,最后道:“明白了?我是想请你来做那位大洪朝的皇帝。”

说完宋阳缓了口气,又补充了句:“我要真想谋反,能请你来做洪皇帝么?”

果然,丰隆的怒气和疑虑尽数消散,他是‘先帝’,是福原的亲爹,是心甘情愿把龙椅让给儿子的,现在的确是做了闲人,但毫无疑问,南理境内最最忠心拥戴幼帝之人非他莫属,宋阳请他来做洪皇,虽然只是个空架子,可这个位置的重要之处任谁都能明白。

何况宋阳若真存反心,又哪会再把丰隆接到自己家里。而封邑里充其量三千私军,也掀不起太大风浪,充其量就是个自保。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丰隆信任镇西王,他也不觉得宋阳想造反,只是封邑的情形他以前全不知情,‘退下来后’才恍然发觉,原来这么多事情自己都不知道,难免心中不爽快,说出来至少能痛快痛快嘴。

话题揭过,宋阳与丰隆闲聊说笑……小镇饮宴,一如既往的欢快、热闹,酒劲上头,有人笑有人唱,直到深夜众人才告散去。

宋阳始终和丰隆一起,一直把他送到侯府中专门为他准备的清静小院,对此丰隆很高兴,笑道:“我不是皇帝了,只是常春侯府上一位清客,我自己不会客气什么,你也不用太小心翼翼,晚了,快些回去休息吧。”

宋阳呵呵笑道:“我是有事和您老商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