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落难情缘 > 落难情缘 第241章 春节情思

落难情缘 第241章 春节情思(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惠能小的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但每临近春节时,娘亲都到几里外的石灰窑里,拾一些石灰碎片回来,然后用水化开搅拌成浆状,再用糜子扫帚蘸着涂抹到屋内被灶烟熏黑的土墙壁上,把老旧的屋子装扮得白亮一点。

娘亲说家乡人把这叫扫屋。再之后,就是给他做一双新鞋,改装或缝纳一件新衣服。

那个时候,物质奇缺,生活清苦。年前再能储备一点稻谷,拿去舂米房里舂成白米也就满足了。到了除夕晚,能够吃上一顿白米饭,这年就算过得可以了。但是,即使如此的艰难,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团圆,对于过年的期待,对于春节的感受却是非常深刻甚至欢快的。

惠能还记得他爹爹曾说起过:过年在家里贴年画。二十八,贴花花。但贴花花的重头戏不在二十八。比如,春联、门神和福字。这三样儿都是清一色的大红色彩,都是清一色的张扬在外。就像华夏人号称炎黄子孙一样,红黄两色一直都是华夏的传统吉祥色。尤其过年的时候,红色象征着红火,吉祥,热烈、高兴,这时,春联、门神和福字,张扬的大红色把过年的热情统统点燃到沸腾起来。

还有门神里画着的秦琼、敬德,或关公、张飞,一个门儿又小的就贴在一起,两个门儿门又在的就分别贴开,作为门神的历史人物,往往是两个经常见面的不打不相识的武将,画的线条不是象征派,也不是意识流,就是粗线条、豪放派、大写意的春秋笔法,画在大红色的纸上,显得那么直接又喜庆。

炖鸡、煲猪脚;腊味,红利是!村庄除夕之夜的天空沸腾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伴随着大伙的欢呼声、祝福声,新的一年悄然而至。

大年初一,穿上簇新的衣服,带上真挚的祝福,给长辈拜年。说几句吉祥的祝福,喝几口自家酿造的米酒,尝几口积蓄了一冬阳光的腊味,长辈的殷殷祝福就像那澄黄透明的米酒,点点滴滴温暖心田。

每家每户的门口,全都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鞭炮纸,映红了进进出出客主的脸。

村头村尾,还随处可见放鞭炮的孩童:

丢一个燃着的鞭炮进池塘里,几秒钟后泛起一阵浪花,伴随着“咕”的一声的还有孩子的欢呼声;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惠能小时候过年,最高兴的就是盼年,那种虔诚的心情、那种迫切的滋味,如今每每想起仍然激情满怀。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饺子、给阿爹、阿娘磕头拜年,要压岁钱,逛庙会,等等;

除夕夜,追逐着鞭炮燃放时的硝烟味和响声,端着盛满汤圆的大碗和一群小伙伴,村东跑村西,那种质朴、那种热闹、那种童趣,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

长大后,这些已经印记在脑海中儿时的梦,自觉不自觉地变成了一种独有的挥之不去的影像,深深地扎根在心里。

人生无常,有起有落。过年了,回望今昔,有时像花儿一样多姿多彩,有时像河流一样弯弯曲曲;想想走过的路,有鲜花、有掌声,也有荆棘、有漩涡;

塞一个鞭炮进玻璃瓶里,用细细的香火点着,“嗙”的一声,一缕轻烟从狭小的玻璃瓶口慢慢地冒出来;

或者,插一个鞭炮进泥堆里,让泥土飞溅,像花一样盛开;

或者,扔一个鞭炮在小伙伴的跟前,听一听他夸张的尖叫声。

山欢水笑。乡村的春节,快乐得无邪而纯粹,如田野吹拂而来的那缕春风,清新、自然而又满载一年的希望……

此时此刻,惠能沉醉在儿时过大年的快乐之中……

这么多年隐居深山荒野,如今,惠能到了已近而立之年,生活的历练难免会遇到遇上许许多多难忘的人和事,也正因为这些奇怪的事、难忘的人,才使得人生更加丰富精彩。

春节是最传统的节日,合家团圆,共度良宵。家,亲情,融融的爱意,构成了年味的源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心中、生生不息。

磨米粉、搓糍粑、炸年糕……村庄的天空,飘荡着香喷喷的年味。

除夕之夜,村头的土地庙和祠堂里人声鼎沸,在清香弥漫和红烛高照中,鞭炮一阵阵响起,一张张虔诚的脸,揣怀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大红的对联贴起来,喜庆的年画贴起来。厨房的灶神更换的新牌匾,在香烛通明中辞旧迎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