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第一军阀 > 第018章:新政,战争前奏

第018章:新政,战争前奏(第3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铁路国有化显然是不可阻挡的,中央宣布计划后,以极快的速度执行了下去。实际上这和财团强制性收购民资手上的铁路没什么区别。国家掌控铁路后,会给财团的商品优惠的运价,而铁路系统亏损的钱却是有政府承担,相当于铁路国有化后,比铁路掌控在财团手里更有利益。而政府又通过税收。将这份负担转移到民众身上。

同时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宣布降低工资水平、提高税收,从而将更多的劳动力用在接下来的国家工程建设及军事工程建设上。

在陆海空三军建设上,海军立即启动了航母建造计划第一期,一次性建造12艘5万吨级航空母舰,并对战列舰、护卫舰动力进行改装升级。

军工生产方面,开始生产轻重通用机枪、火箭炮、地地弹道导弹等装备,空军则开始生产重型战略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新型战术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等军事装备。

至于普通军火,则没有开始生产,战时再生产显然是来得及的,主要的劳动力还是用在了产业优化上。

中华民国的产业优化进展得很快速,因为中华民国此时拥有大量的工程车辆,以及很发达的道路体系,那些劳动力迅速被投入到了各种国家工程的建设上。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此时打着国家干预的旗号,也对铁路进行了国有化,理由是铁路运行混乱。

对全国生活垃圾处理进行整顿,采用集中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对教育设施、医疗设施、养老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建设。

增加国家公园、物种保护区数量、面积及建设。

对沙漠、黄土高原进行进一步的整治,增加海水淡化厂建设项目。对战略道路展开进一步的修建。

大量的工程被提出,大量的失业人口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在国家工程建设的引动水的带动下,中华民国的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就好似是一台停止运转的发动机开始再次旋转。

此时的中华民国经过了十多年的疯狂建设,铁路公司在经济繁荣时期多达近四百家,而经济萧条之后,还剩下了一百多家铁路公司。

这些民营铁路公司,显然在死撑。见经济局势回暖,一个个都很高兴,这意味着接下来就有钱赚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中央政府突然来了一个铁路国有化。

国家收回这些铁路。全部按照当前的铁路股票市场价,这是抢劫有没有?这些铁路以前可是按照经济繁荣时期的人工成本建设的,现在国家竟然以白菜价强制性买走。但问题是。现在的铁路就值这点钱。

每个投资者有多少股份就拿多少钱回去呗。

如果说之前的繁荣时期是在疯狂的建设,那么这个时期,便是对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工农业资产进行深入的优化。

其中农业上的建设规模最大。灌溉、运输、机械化等方面的改造深入展开,其中水资源丰富地区。采用喷灌技术。水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则采用刚出现不久的滴灌技术。公路也修到了田间地头,方便农机、汽车行驶。

这样的优化建设,会使生产力持续上升。至于能不能增加战争潜力,这不是问题,失业人口那么多,闲着也是闲着,让他们去建设环境方面并不是浪费。而能够增强战争潜力的项目也正在建设。

首先是研究项目增加,再则是精密机床制造,在两年的萧条过程中始终未停止,使中华民国的精密制造业人才未外流。

同时继续修建高速公路,即从江淮地区,把高速公路对接到陕西。而中亚行政区境内的高速公路,则向欧洲方向修建,同时也向中东省修建,将穿过伊朗境内。中华民国已开始为战争而做准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