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宗师 > 第四十三章神枪李书文

第四十三章神枪李书文(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袁世凯的卫队武道教官,是ri本人伊藤太郎,ri本真心yin流一刀派的剑道狂人,为人极是霸道傲慢,见李书文长得虽然干瘪矮小,但却丝毫没有对自己等人又任何表示,等到众人听到他的来意后,竟然又拿出颇有一副风骨的模样,与袁世凯侃侃而谈,顿时觉得自己在袁世凯的面前丢了份,所以,即便李书文都不曾正眼看过他,他也主动挑衅地骂了起来:“你地,大大地东亚病夫,武术地,你的不行,这个地噶活……”

之所以要说李书文这个人,因为杨猛至今仍有些后怕,若非王五和他是磕头盟兄弟的关系,再加上师傅李存义的一点情面,恐怕自己昨晚,就很难逃过被生生打死的命运。

因为这个看似单纯的矮小汉子,绝逼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超级大黑手。

说他是黑手,因为李书文真正在武林中一战成名的时候,便夺走了四条人命……

据师傅李存义说,那时候还是在1895年,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南郊小站练兵的时候。

袁世凯此人不必多说,自幼雄心勃勃,虽然仕途起初并非一帆风顺,但在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后,其官运自此一路亨通,并最后得以在天津训练新军机会,并借此一点点创立了北洋政治经济集团的军阀联合体。

沉沉迷梦二千载,迭迭疑峰一百重。

旧衲何因藏虮虱,中原无地走蛇龙。

东山寥落人间世,南海慈悲夜半钟。

小别何须赋惆怅,行看铁轨踏长空。

这是黄兴前年写的一首诗,在杨猛与他暂时离开长沙,并于上海分别的时候送于杨猛的,虽然那晚杨猛并没有真正接下李书文的贴山靠,但李书文终究不愧至真至纯之武人,最后宁愿从此辞去总教习的官职,也要当着几个官家的差役,让杨猛回去带着黄兴先出去躲躲风头。

有了这么难得的机会,袁世凯自然对新军的训练极为重视,除了利用各种手段和人脉笼络国内的武林实战高手以外,他还重金聘用ri本空手道高手和德国的军事教官,来训练六镇后世闻名的北洋新军。

李书文的师傅黄士海(1829~1914年),乃是八极门名宿李大忠、张克明的亲传弟子,曾以卓越武功受了清廷六品顶戴的封赐,只是在收到袁世凯的聘书时,自觉年事已高气血衰竭,这才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李书文去北洋军任武术总教官。

李书文到了兵营后,自有差人领他到演武大厅。

只是袁世凯及众教官看到李书文后,见他一副小胡子貌似未老先衰,身材又长得瘦小枯干,即便是肩上扛着一杆极为夸张的大枪,也都误认为是大枪黄士海的仆人或家童,所以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礼遇。

李书文没有在意众人的表情,斜抗大枪,平静地走上前去对袁世凯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而当得知李书文自荐接替他师傅大枪黄士海,出任六万北洋新军的武术总教官时,下面众多ri本教官无不蔑视的哈哈大笑。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在清末时期的武人,仍是以做官光大门楣为正统,即便是号称不留像、不留钱、不留后的疯子李,也不能完全免俗。

实际上李书文这个人在后世的名声,绝对没有霍元甲或黄飞鸿甚至后期热捧的叶问响亮,可以说是默默无闻。

但这并不代表李书文的武艺不如那三位,之所以会这样,杨猛觉得跟后世影视作品的热传度,及其门派后人的追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杨猛自认为如今的眼光也算不错,而在他看来,如果只按照真实的实战技击水平来评价,李书文恐怕才是清末民初实战打法上的第一巨匠。

无论拳脚功夫,还是他成名的八极大枪,王五曾经说过,李书文此人技艺、火候无不冠绝群伦,只是由于xing情纯粹,不在意所谓的‘武德’,每每与人比武搭手,必然伤人甚至致残,所以在武林中被人称为李疯子,且仇家比朋友多了不知多少,久而久之在武林中人有意的压制甚至恶意诋毁下,其名声非但不显,甚至还有越来越差的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