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文艺时代 > 第六百四十一章 神一样的部门

第六百四十一章 神一样的部门(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新生刚刚入学。一帮朝气的小j崽们还没适应这种更高级的生活环境,显得兴奋且无所畏惧,叽叽喳喳的结伴成群,在校园里呼啸而过。

而大门附近的甬路上,一个脸蛋圆润的女孩子抱着书本,正跟闺蜜边走边聊。她今年升了大二,自觉挺成熟了,特看不上那些闹腾的学妹们。

闺蜜瞧她的德行,就晓得她在默默吐槽,不由笑道:“你去年还不如人家呢,怎么着,待了一年就成老干部了?”

话说到了九月份,斗牛顺利开机,黄勃把憋了半辈子的表演欲都爆了出来。开机第三天。管琥就给褚青打电话,简直语无伦次,最后来了一句:丫要不拿个影帝,我就一辈子光头!

褚青特鄙视,你丫一点震慑力都没有好伐?你说你植发去都特么比这强!

反正不管怎么着。俩人对这片子的拿奖属性都充满信心,要么叫好,要么叫座,你拍电影总得有一样吧。

斗牛没问题,苦竹林却依旧难产。杨树鹏总算划拉到两位演员:胡君演薛十三,姜五演陈六。只是谈的时候还出了一档子事儿,姜五傻不拉唧的拿剧本给姜闻看,那货一眼就盯上薛十三了,说我演!

杨树鹏就特苦,说姜爷。我都答应胡君了,您可别让我难做。亏得老姜不是强抢良家的人,一听便罢,专心筹备让子弹飞去了。

蒙特利尔的两项荣誉,意外让电影的海外行情看涨。首映式之后,已有片商来问,闭幕式之后,更猛增了数倍。它刷新了固有的中国独立电影印象,用交流论坛上的观点来说,就是有新意,会讲故事,属于第三阶段的作品。

公司很欣慰,起初的构想便是三分之一的国内收益+三分之二的海外收益,才能确保回本。如今的艺术片市场,谁都没那个信心点石成金,全特么如履薄冰。

比如斗牛,片子是好片子,但扔进院线就是个扑,只能靠别的渠道找补。再比如苦竹林,比斗牛还要个性化,根本就不是大众传播的作品。

褚青算自食恶果,谁让他任性来着,当然两口子也做好了赔钱的准备。

公司现在的路线很明确,每年一部商业大片+两三部小成本电影+若干部商业剧集,他们不玩股票,不找融资,一分钱一分货,实打实的本事。

好演员碰到好角色,总有一种挠心挠肺的发情感。苦竹林的成本不高,俩人都自降片酬,里面有四个主要角色,以及一票出彩的配角,各个鲜明。

其中,扮演里正的是台湾老戏骨。李利群。演鹦哥的叫于小磊,中戏出身,这还是于飞鸿推荐的,她在爱有来生里轧过一小角。

不过里正的女儿罗娘。这个角色始终没有人选。她算是女主角,戏份颇多,要有某种原生态的懵懂,青涩,以及少女的美感。

…………

九月中,北电。

这种模式有好有坏,好处是产业链条稳定,不必担心冒大风险;坏处是资源较少,每年的产品固定,锁死了发展前景。

像华宜那边,嚷嚷上市已经好久了,不就是为了募集资金,全面撒网么?

而两口子对股票这东西比较怵,始终摇摆不定,内部意见也分成两派。一派以王姐为首,她挺看不上金融那些玩意儿;一派以杨凡为首,他忽悠的理由就很逗比:

你们想啊,只要公司上了市,那娱乐圈就跟股市挂钩了。就凭咱们老板这身能耐,今儿拿一金球,股价刷刷涨,明儿拿一奥斯卡,股价又刷刷涨,那妥妥就上天了!

艾玛,听得两口子热血沸腾。可过后该干嘛干嘛,还是得冷静冷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