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剑吞鸿 > 481章 雪埋雄计,剑葬神兵(一)

481章 雪埋雄计,剑葬神兵(一)(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

三个月前,苻文受诏讨逆元帅一职奉命驰援高句丽国后,便立即着手组建元帅幕府,循诏召集人马,征调粮草民夫,制造强弓硬弩,拟定作战方案,忙来忙去,诸事皆毕后,已是七月初夏。

征调大军十分繁琐,等待的日子总是煎熬,在接到‘镇北将军拓跋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东北将军敖孤的二子敖非各携三万精锐赶来’的消息时,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已经是七月中旬。

时间紧迫,事不宜迟,迟则生变,为了隐蔽行军,苻文连拓跋寔和敖非的面儿都没见,甚至连天狼城都没让俩人进,直接一道军令,命两人昼伏夜出,前往既定的南烛道东境军港,先行安营,大军在东境军港直接汇合。

你不说,我不说,你不想说,我不能说,就这样,十五万大军,绵绵延延数十里,前后不能相望,首尾不能相应,如一条红色长龙,蹒跚在太白山脉。

行军打仗不是儿戏,当你把它当做儿戏时,它也会把你的性命当做儿戏。

......

当年被江瑞生屠杀一空的太白山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与刘淮一山之隔的沟谷里,一名少年身披雪狼皮做成的裘袄,头戴一顶白兔毛帽,正卧在雪中。

在刘淮看来,大军行进,耀武扬威,四野之人看到,必会对威武雄兵赞叹不止,那将是汉军的荣耀,是他刘淮的荣耀!

可刘淮没有关注到的是:太白山脉,四野无人,大军缓慢行军,除了更容易被敌方探子侦查,又有谁会看到猎猎旌旗呢!

千人千面,在诸位将军的眼里,这一举动,简直堪称匪夷所思!

素来主张兵贵神速、以快取胜的莫惊春实在看不过去,索性借晚宴之机,婉言劝诫了一次,这一善意举动,反倒惹得刘淮勃然大怒,大骂莫惊春‘不识大体,不懂王道’,将其乱杖轰了出去,从此再不接见莫惊春提交的任何奏报。

孙芸亦有些看不过去,曾私下寻到刘淮宠臣桓温和王彪之,两人听闻来意,皆苦笑不语,表示太子自小生活便是众星捧月,素来我行我素,两人也无能为力。

少年动作幅度极小,他费力地啃食着已经冻成冰坨的干粮,除了嘴巴,身体的其余部位一动不动,隐在满山皑皑白雪之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若走近细瞧,那少年生的英俊不凡,额头那一道虎形胎记散发着湛蓝色光泽,双眸透出了果敢与杀伐,让人不自禁望而生畏。

少年伸出满是冻疮的手,张着已经干裂到起皮的嘴巴,一口干粮一口雪,死死地盯着空中,一刻也不肯离开。

环顾四周,深谷里如同少年一般的白裘,竟漫山遍野,望不见尽头。

而这少年的名字,叫苻文!

孙芸也只能悻悻而终,回到自家营帐,各扫门前雪了。

劝说无用,莫惊春、牟羽等一干将领也只能自求多福,约束好自己的将士,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就算齐活儿。

毕竟,就连莫惊春等将领,都发自内心地认为:攻打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国,根本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和精力,而经过长水卫多番探查,并未发现大秦兵马的蛛丝马迹,只要秦军不参与这场战争,事必成矣!

既然打糊涂仗也能赢,又何苦去触动一国储君的逆鳞呢?

刘淮是天子刘彦的独子,不管他是好是坏,帝国早早晚晚都要交到他手里,倘若此时惹得这位少年太子不悦,将来还不被抄家灭族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