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四百四十一章 订单问题

第四百四十一章 订单问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就是这样,孙道孚堂堂正部级的官员,还露出不能置信的表情。

突然之间,苏城就没有说话的意愿了。

“200艘船,大华有200艘船的订单吗?”孙道孚重复了两遍这个数字。

苏城只是微笑,道:“200艘船是明年的目标,今年下半年,按照各总段工厂的要求,只用准备60艘船的订单就可以了。”

他降低了一些目标,孙道孚顿时觉得自己问到了点子上,忙道:“这么说,大华目前有60艘船的订单了?”

60”超级能源强国”艘船,孙道孚都不相信。剩下6个月的时间,60艘船意味着每月10艘船,也就是3天一艘船。

这是什么概念,中船集团下属的工厂,3个月也不一定能做一艘万吨巨轮。

孙道孚捏着指头算了一会,也说:“大华放出去的总段工厂有10家了,按照这样的要求,每年能提供上千万吨的总段,算上国内3家总段企业消耗100万吨的总段,大华今年的总装总配,要超过700万吨,这就是300艘船……太难了……”

要是15年或者20年以后的中国船企,就不用这样抠吧了。那时候的中国船舶行业,每年获得的船舶订单,轻松超过1000万,手持订单三四千万都很正常。

就是现在的韩国企业,从87年开始发力,五年下来,也能达到每年千万吨的水平。这也是得益于世界船舶制造业的转移。

然而,中船完全没有抓住这次机会。他们的目光仍然放在国内,期望着借用行政垄断的方式,得到更高的利润,只要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就满足了。

在国际竞标的过程中,荣尚国的表现就是中船的表现。它们的保守和利润计算方式,根本无法跟上船东的思路,偶尔能得到几艘船的订单”超级能源强国第四百四十一章订单问题”,靠着国家外汇补贴,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船厂,有些只剩下修船的业务了,即使如此,3天也不可能修好一艘船?

一家成立才几年时间的船厂,超过整个中船集团?除非失心疯了,没有哪个中船人愿意相信这种事情。

苏城从大华船业开始做海上钻井平台,就开始关注国内船舶业了。只是以前的时候,大华船业尽量减少制造业的份额,专注于海上钻井平台的技术开发。

如今,真的涉足这个圈子,苏城才感觉到了沉重的暮气。

60艘4万吨级的船,才是250万吨左右的载重量,甚至不足以替代中国企业10%的需求。

至于船舶设计、船舶设备等等,中船更是落后的厉害。

相对于新兴的工厂,中船的负担是极重的。但凡是船舶上能用的仪器仪表和设备,他们就希望使用自己集团下属工厂生产的。以90年代中国制造的水平,船东自然是相当的不愿意。

可以说,无论是价格、服务还是产品质量,中船都已经落后于世界主流了。

这个时候,哪怕大华实业只是一家山寨工厂,也比他们的尾大不掉要更加生机勃勃。

苏城听着孙道孚的话,怜悯的道:“没有你算的那么多,平均4万吨一艘船,不到200艘就有700万吨了,这还不包括超大型的特殊船舶,比如海上浮式储油船。”自从中远船务在中船的压力下,放弃了与大华的良好关系,他们从大华实业得到的资源也在减少,海工装备的劳务合作,也渐渐的没有了。否则的话,以前如海上浮式储油船都是交给中远船务加工制造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