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三百九十章 道义制高点

第三百九十章 道义制高点(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苏城看看钟志根,笑笑道:“我们看到了。用正式公函,是我向贺寒要求的。”

苏城不像是中船的领导,他对天然气的信心是勿庸置疑的强烈。因此一旦决定要做lng船,就要抢在lng船三大体系成型前,进入专业壁垒,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则,大华船业只要能够拥有一些对方绕不过去的专利,就可以通过专利互换的方式,获得全部的生产授权。

到时候,后来的船厂就要向这些拥有专利的船厂付费,我增你减的情况下,竞争力将会产生很大的差值。

韩国企业用这种手段,甩开了中国至少15年时间。细究起来,双方曾经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苏城认真的听着黎涣祥解释大华将要进入的技术节点。

对液化天然气船这种庞大的体系,全部自主研发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很多国家的相关专利都只有10到20年的时间,一家公司刚刚形成垄断,专利就可能到期了。因此,形成源源不断的专利浪潮,要比严防死守的专利堤坝有用的多。

在苏城的示意下,会议重新开启。

闫学灿听了一会,就知道是在讨论如何从韩国购进技术的事。lng船归根结底是一艘货轮,它比战舰好的地方是能够用以前的设计图大批量的复制,不会像是战舰那样,要考虑诸多的个性化需要……同样的,造船的技术虽然困难,但并不神秘。

苏城也是有所了解,才敢拍板来做lng船的。

历史上,法国的大西洋船厂曾经在95年前后,到中国来推广lng船,希望出售整套技术给国内。中船内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尚未大规模使用天然气的中国,对于是否需要自建lng船难以抉择,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观点一度盛行,结果错失了90年代的绝佳机会。

事实证明,自建lng船不光省钱,而且能够带动一整条的产业链。以马后炮的观点来看,至少比自主研发的轿车一类的东西靠谱的多。

几家公司形成的专利壁垒,也比一家公司的专利壁垒更安全,更能避开反垄断法的各种条条框框。

这种技术讨论是研究院最喜欢的。黎涣祥说起来就滔滔不绝,手上的本子也几乎不用看。

闫学灿急的抓耳挠腮,心想:咱们要是没有工人,技术再强又有什么用?难道全雇德国人来?

大华石化就有不少外籍的技术工人。这是大乙烯设备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但船厂用的工时也是成千上万。做一艘lng船用2万个工时很正常,若是选用国外工人的话,少说要被吞掉两成的利润。

好容易等黎涣祥说完了,闫学灿抢先道:“中远船务拒绝了咱们劳务合作的要求,还法律额正式公函,你们看到了吗?”

从最坏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没有lng船的国家,天然气的安全根本就得不到保证。若是国外要进行封锁,只要敦促每艘lng船的船东,不要租借船舶给中国,国内的天然气市场就会一片混乱。最可怕的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事真的发生,而是对方威胁会发生……

油轮和lng船就是能源领域的核弹和氢弹。拥有它们不见得能带来多么庞大的利益,但没有它们,就有可能遭受庞大的损失和不公正的待遇。

冷战期间遭受核讹诈的国家,冷战前遭受核讹诈的中国,都曾经体会过这种感觉。

中船内部的保守派实力再雄厚,也不能逆势而行。特别是在天然气的价值显露之际,lng船的上马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

不幸的是,由于晚了两年时间,lng船的三套技术业已形成专利壁垒,提前6年起步的韩国钻进了圈子里,中国落在后面,竟是被越拖越远,直到10多年以后,才再一次回到1995年的战略位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