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明如璋 > 明明如璋 第66节

明明如璋 第66节(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归航了。”他低喃道。

楚姜好奇回身,却被他带着向前走了数步。

“九娘,随我来。”

江风撩人,她看着眼前目灿寒星的郎君,心不可抑制地跳了起来,任由他带着自己攀上了崖壁去,落在其上一间简陋的亭子中。

他话音刚落,村子里便跑出来几人,为首的正是戚翁,满脸的笑,“原是楚九娘子,不知您还记不记得老叟?那日您的马车坏了,我曾提醒您要提防奸商的。”

楚姜曲身向他一礼,笑道:“自是记得。”

戚翁更高兴了几分,向身边几人得意地撇了撇嘴,方晏看楚姜落落大方地向他们一一点头致意,便含笑叫他们都各自回去。

“他们从未见我带人回来,新奇了些。”

“他们很热情。”这一群人,身上没有带着煞气,反而大方朴实,似乎十六年前那桩苦难并未给他们带来多么难以消磨的影响,只是塑造了他们,而这一点,也在方晏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她的惊疑中,方晏也踏下了船,将船头的灯笼取下,照着江岸。

“九娘,踩在我脚上。”

楚姜还在犹豫,他便已经伸手将她扶了下来,她吓得赶紧攀着他的肩,两只脚都落在了他的脚上。

仰头便是他的脸,饶是她再镇定也心慌了一瞬,忙就着灯色看江岸,“水浅,我走过去也不过湿了鞋底。”

方晏给她找了个合适的借口,“湿了鞋底,回去不好交代。”

他没有被仇恨淹没了善良的本性,不会伤及无辜,强大着,也温柔着。

楚姜一时竟不知能用什么语言形容他,从前读过的骈章清句,在此时全成了空白。

方晏挥退众人,便见她目似清水一泓,在灯色与月色之间,潋滟着千般风情。

他嗓子一紧,捏着她的手也不舍得松开丝毫,二人似乎只在彼此对视间,便能消磨去无数光阴。

沉闷的一声江浪响起,在他们身后的崖壁之上激起数丈高的银浪。

话音才落,便已是干燥的江岸,忽而灯火大亮,她还不及抬眼便听到了有声音传来,“小晏带的是谁?”

方晏刚要启唇回答,却又顿了顿,牵着人向前走了一步,“是楚氏九娘。”

第78章 不悔

这不是徐西屏来时所见的那几座低矮的寨楼,而是连绵在山壁之下的一座村落,桑竹错落,灯火连岸,仿似世外之所。

“当年戚翁与廉叔他们从金陵离开时,皆带了家小,便至此处,另辟了一片村庄。”方晏带着她向内去,一面道:“十六年来,每每遇见孤儿,他们也往里面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