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五代十国往事 > 五代十国往事 第28章 南诏克星

五代十国往事 第28章 南诏克星(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于是,成都前线的高骈才得到这封公函。

抄写的工作当然不是高骈亲自完成有专人负责誊抄。高骈在一旁侧头看着,不禁频频点头称赞,“还是朝里这帮翰林学士们厉害!骂人都不带脏字儿的,瞧这街骂的,‘之乎者也矣言哀哉’,四六八句儿的,对仗工整,顶针续麻,排比比喻,一语双关……太有水平了,没文化的都不一定能看懂……”

自从南诏克星高骈入驻西川,南诏暂时停止了军事进攻,使得西川地区暂时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779年,阁罗凤病逝,孙子异牟寻继位;(七代)

808年,异牟寻去世,儿子寻阁劝继位;(七代)

809年,寻阁劝去世,儿子劝龙晟继位;(八代)

816年,劝龙晟被弑,弟弟劝利晟继位;(九代)

823年,劝利晟去世,弟弟劝丰祐继位;(十代)

宰相卢携奏道:“南蛮固然是颠倒黑白、无理取闹,咱天朝本不屑与之扯淡,才保持沉默。但如此一来,这帮蛮夷还以为咱是理屈词穷,无可辩驳呢。咱就从头捋一捋,历数天朝对他们祖宗十代的恩德,以及他们现在的忘恩负义。骂他这个白眼狼一个哑口无言。”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公元649年,细奴逻自称“南诏王”,653年遣使来大唐朝贡,表示愿意归附唐朝,当时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封他为巍州刺史;大唐与南诏确立了宗藩关系;(一代)

674年,细奴逻病亡,儿子逻盛炎继位;(二代)

712年,逻盛炎亲赴长安,觐见初登帝位的唐玄宗李隆基,途中染病,病逝于长安,儿子炎阁继位;(三代)

859年,劝丰祐去世,儿子世隆继位;(十一代)

以上,就是宰相卢携所提到的“十代恩”。除了世隆和他爹劝丰祐,与唐为敌外,他们八辈儿祖宗都受大唐的恩惠,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做着大唐的藩属,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称臣纳贡,都是乖宝宝。

世隆这小子,数典忘祖!没有大唐对他们十代先人的支持,哪有他们南诏国?还好意思下国书指责大唐?既然想讲道理,那咱就捋他们家八辈儿先人。

朝廷深以为然,是时候跟南诏好好掰扯掰扯了。

宰相卢携又奏,说不能以中央朝廷的名义回复,那样就太给他们脸了,抬高他们的身价,默认了他们与天朝平起平坐的政治外交地位。哼,番邦小国……把草稿下发给西川节度使高骈、岭南西道节度使辛谠,让他们照抄下来,然后让他们以地方节度使的名义发给南诏就行了。

同年,炎阁去世,弟弟盛逻皮继位;(四代)

特殊说明:由于炎阁在位时间很短,后世学者通常将其省略,以盛逻皮为第三代南诏王。为了彰显天朝大国对他们的恩惠,我故意特别严谨地算上他,以增加代数。

728年,盛逻皮病逝,儿子皮逻阁继位;(五代)

皮逻阁是南诏最有影响力的一代国王,正是他在大唐王朝的支持下,吞并了其他“五诏”,完成了洱海地区的统一,为后来的南诏国奠定了基础,他相当于南蛮版的秦始皇。

748年,皮逻阁病逝,儿子阁罗凤继位;(六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