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临高启明 > 第一百二十二节 袁子光

第一百二十二节 袁子光(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万人规模的接收检疫营地。建设这些营地的建筑材料一部分现地调达一部分从香港运出。

概需要运输3000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另外卫生部评估难民每月所需的医药用品和净水剂等

概为10吨。

按照旧时空的标准,军人的保暖手段和袜子一般用羊毛制造,取其轻便保暖防水。

临高没有羊毛,当然也没有毛线。洪璜楠退而求其次:用临高目前广泛在工厂中使用的劳保棉纱手套代替。至于保暖袜,也采用类似的做法:用粗棉纱编制成线袜。

这样的装备在济州岛不成问题,洪璜楠不知道小冰河期的山东到底冷道什么地步。这些手脚保温措施在零度以上还能凑合,如果气温低到零下五六度的时候,就有点顶不住。

棉袄是供应难民的,洪璜楠在备忘录中写道:尺寸不妨

一些一一不仅可以穿着,还可以当被子用。棉袄要尽量结实特别是面料。这样在南送难民之后,换下来的棉袄可以拆洗之后继续给下一批人员使用。联勤前指估计,在1631年年底前要准备10000套棉袄。难民需要的保暖的鞋子不好解决,洪璜楠只好不管

的地区活动,呢服装比棉袄要合适的多。

海军一直穿呢子短

衣,并非仅仅是出于“洋气”的考虑。

洪璜楠组织联勤前指班子给企划院写

一个备忘录,要求拨出足够的材料制作发动机行动的所需要的冬装。

反正赤贫的农民冬天一般也穿不上鞋子,只要能捱到济州岛,总不至于把脚冻没。

因为服装太过简陋,而且肯定会出现数量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济州岛和山东都得有足够能够遮风避雨的建筑物来保护他们免受风雨和寒冷的侵扰,同时提供起码的安全保证。营区还得有转运人员和物资的交通设施。

本时空的谈不上什么港口设施建设,能让伏bo军海军的

型船只直接靠岸停泊的码头是不存在的。前指计划在在登州和江浙的转运地点要建设1000吨级简易码头各一座,在济州岛和台湾高雄地区需要建设3000吨级码头各一座。

山东方面需要建立2~3万人口规模的临时营地,江浙方面需要建立1~2万人口的临时营地。根据殖民贸易部的建议:济州和高雄地区还需要建立能容纳5

用呢子为伏bo军海陆军制作军

衣和冬装制服。在1631年冬季前至少要准备4500套呢子冬装。另外还要为伏bo军准备具备保暖功能的军靴一一最好具备一定的防水功能。

从减少成本,节约材料的考虑,海陆军呢

衣均按照短

衣的款式制作,作为配套供应呢子或者棉质军帽,另外再供应保暖手套和袜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