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文学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辅帝理政之大明智妃 > 第007章 当今为社稷 坦诚荐亲弟

第007章 当今为社稷 坦诚荐亲弟(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荐举的是自己亲弟,又非二家别人,又何错之有?人讲‘英雄所见略同’,你我父子想一块了。”光宗欣慰道,“朕原亦考虑老五,论品学能力足可堪当此任。原只担心其太过年轻,年初才刚束冠。既然汝觉合适,那就定他去吧。只是此担太重,作为太子兄长,汝还需时时帮他。”

“父皇放心,那是自然的。”太子爽快表态道,“不单是帮五弟,无论做为长兄,抑或当朝太子,相帮年轻弟弟们,儿臣都义不容辞。”

“当年身为太子的皇兄,关键时刻,不仅在一向威严父皇面前,为本王据理力争来王位,遴选了重要封地;且嗣后还时时眷顾于本王。我朱由检非是无情无义得恩不报之人;这多年来无时不在想着,如何回报皇兄皇嫂大恩。而欲报恩莫过于,为臣时全力维护君王统治,主政后尽全力振兴大明王朝。”

时间仍是现代,信王府议事庭内,信王讲到此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尔今若非朝廷上遇到麻烦,皇兄也不会称病不朝;皇嫂亦不会从幕后转向幕前。今既有皇嫂懿旨安排,我等便需积极备战刻不容缓。卿即返京师向皇嫂复命,尔后蛰伏在行馆内聆听着朝内动静;本王率强将精兵化妆埋伏于京郊,先切断京郊驻军同锦衣卫的联系,尔后听兄嫂宣召进内城宫廷勤王。待朝廷重稳定之时,亦是你我重聚之日。”

“是。一切听从信王殿下安排!”如玉当即站起一抱拳道。“臣妾主仆这便立即重返京师。”

“嗯。你们考察的对象倒还很准。同朕平时掌握的人选基本出入不大。”光宗御览后满意地道。却又提出疑问:“可在这‘拟任部位一栏’,咋惟独缺了中原直隶和沿海的两个府城呢?”

“父皇,据儿臣思忖:由枢等几位御弟现今均已成年,并已行过束冠之礼;该到了他们为国出力时候。”太子认真奏报道,“按前朝惯例:皇子成年后,视其能力志趣,均应分封地方任职。以上空缺未定主官的省区,都是为几个兄弟分封存留的。父皇以为可妥?”

“你考虑的很周全。晋封储君位仅半年就能为朕担责分忧,朕很欣慰。”光宗帝满意地赞赏儿子道,“早一会儿你周妃姨娘,还在为你几兄弟讨封。以朕看,你几兄弟中老二由枢最大,该担重任。

那就册封他汴梁王镇守中原吧,你意如何?至于其他几子嘛------”

“父皇,不妥。中原战略要地,且又邻近京师,为历来兵家常争之地;且因洛、汴两城曾为前朝京都,民风老练深谋,平庸官员很难训服。”太子认真分析道,“吾朝官例,诸侯王并非虚职,亦为地方主官,要稳固一方统治,必得有勇有谋。二弟虽说年长,亦曾国子监肆业。但因生性懒散,既缺宏图大志,又乏勤学习惯;文不智慧,武乏精湛;若任如此要地主官,反会让其惹祸上身。不如派去直隶,靠近京都,又归京尹管辖,倒勿用己多操心。”

当晚,信城郊外通向京师的大道上,三位跨黄骠快马的青年军人,连夜向京师疾驰,背后扬起一股黄尘------

“你分析的倒亦有理。细想想老二德行本事,是难堪负中原要地主官重任。”光宗沉吟有倾道,“你让老二任职直隶,虽说他能胜任,但按级只能封侯,是否低了一点?”

“二弟素来懒散,不思上进品性,先封他侯,给其留个努力空间,正好促其上进。”太子积极建议道,“嗣后若能努力进取,品学均上新台阶,再晋升他王位反更安全。”

“如此很妥,就决定派老二去直隶。”光宗当即点头拍板道;却又沉吟道:“可这中原要地,却派谁去倒更合适呢?”

“这中原重地嘛,据儿臣看------”太子话到咀边却犹豫欲言又止。“说嘛,此时就咱父子二人,朕宣召就是问你意见,这还有啥可犹豫的?”光宗鼓励儿子道,“说的对错亦无妨。”

“父皇,古语讲‘举贤不避亲’。请恕儿臣斗胆。”太子终于壮起胆子道,“无论人品学养,抑或文韬武略,此中原要地主官,舍五弟由检无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